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87篇
  免费   728篇
公路运输   14995篇
综合类   5611篇
水路运输   1390篇
铁路运输   7687篇
综合运输   1032篇
  2024年   223篇
  2023年   789篇
  2022年   807篇
  2021年   1119篇
  2020年   824篇
  2019年   648篇
  2018年   263篇
  2017年   323篇
  2016年   382篇
  2015年   680篇
  2014年   1502篇
  2013年   1530篇
  2012年   2271篇
  2011年   2388篇
  2010年   1824篇
  2009年   2007篇
  2008年   2102篇
  2007年   1502篇
  2006年   1443篇
  2005年   1377篇
  2004年   1619篇
  2003年   1057篇
  2002年   689篇
  2001年   675篇
  2000年   424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277篇
  1997年   267篇
  1996年   252篇
  1995年   284篇
  1994年   224篇
  1993年   160篇
  1992年   164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165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结合有轨电车线路的现有车辆自动定位数据,分析有轨电车运行效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其中,影响因素从站台、路段、交叉口3个方面进行考虑。定性分析了不同站台型式、站台位置、交叉口类型的属性特征,并量化不同路段的路段长度、所包含的交叉口个数,同时考虑了交叉口控制策略对有轨电车运行时间的影响。以某已运营的有轨电车线路为例,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不同层面探究不同因素对已运营有轨电车线路运行效率的影响。最后用模型对有轨电车新建线路的运行效率进行预测,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4.
为解决传统维保存在的诸多问题,进一步优化运维方式、降低维保成本、提升管理效率,以杭州至海宁城际铁路(以下简为"杭海城际铁路")智能维保项目为切入点开展相关研究.将智能维保划分为数字化、自动化及智能化3个方面,强调了数据接口、数据共享的重要性,重点阐述了生产计划管理、设施设备管理、生产工具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设施设备智能检测的建设思路,提出了对维保自动化、维保智能化的思考.研究成果已成功运用于杭海城际铁路智能维保建设中.  相似文献   
25.
梁浩  吴邵强  刘汉东 《水运工程》2022,(10):185-189
采用磁钉导航定位技术的自动导引运输车(AGV)对堆场平行布置的集装箱码头存在应用局限性,本文以广州港南沙四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工程为依托,在分析采用“卫惯导航+多传感器融合”定位技术的新型智能导引运输车(IGV)技术特点和优点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IGV定位导航、能源补充、维护保养等码头基础设施的设计要点,可为类似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工程的设计和建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6.
介绍了香港轻轨车辆制动管路及铜质双卡套式管接头组织结构,详细分析了铜质双卡套管接头在管路组装过程中的操作要点及工艺难点,提出了管路配切要求,优化了管接头组装工艺及目视化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7.
28.
车体是铁道车辆的承载骨架,其强度可靠性对车辆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根据焊接结构疲劳失效的特点,基于DVS 1608-2011和DVS 1612-2014等标准的焊接结构疲劳强度分析方法对车体结构进行疲劳强度分析,并在车体结构强度分析结果数据处理中引入结构材料利用率云图,实现结构安全性分析结果的可视化,使车体强度分析的结果更直观和全面。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及可视化手段能直观、准确地反映车体结构的疲劳强度储备情况,保证轻量化设计车体结构的疲劳强度。文章的分析对铁道车辆车体焊接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
文章介绍了车辆三维动画及其渲染的相关概念,利用企业局域网中工作电脑组建计算机集群进行动画渲染,提高车辆三维动画制作效率,解决三维动画渲染周期过长的问题,最后通过实践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并给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