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1篇
  免费   107篇
公路运输   972篇
综合类   1120篇
水路运输   780篇
铁路运输   339篇
综合运输   6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使用拖曳线列阵可以有效提高自导鱼雷远程搜索目标的能力,而能否精确跟踪目标方位将直接影响到鱼雷的实战效果。本文首先研究了一种鱼雷用拖曳线列阵自导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实现方法,然后研究了一种子空间跟踪算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适应Root-MUSIC算法,该算法可用于对时变的信号波达方向进行实时跟踪估计。仿真计算结果验证了该算法具有很好的跟踪效果。  相似文献   
92.
分析了黏层对层间结合状态及路面使用寿命的影响,系统研究了改性乳化沥青、基质沥青、高黏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最佳洒布量,并进行了材料性能排序和分级。最后,根据不同的工况,推荐了相应的黏层材料类型。  相似文献   
93.
94.
为了分析最优流量记忆时间差对交通流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基于考虑驾驶员估计得到的最优流量信息,同时考虑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受到记忆时间的影响,给出了一类新的格子流体动力学模型.首先,基于线性稳定性理论,获得了新模型的稳定性条件;随后,通过非线性分析方法,给出该模型的mKdV方程;然后,基于求解上述方程所得到的扭结-反扭结孤立波可用于描述交通拥挤的转化和传播过程.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上述理论分析的结论,即驾驶员的记忆时间和最优流量记忆时间差能够显著影响交通流的稳定性,同时增大记忆时间步长和强度系数可以有效地增强交通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5.
从稀浆封层材料、施工工艺、试验检测三个方面着手,根据临长高速公路经验,阐述了稀浆封层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6.
交通事故侦测中占有率的改进灰色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交通事故侦测的统计预测算法中引入灰色理论的实践证明,灰色预测是占有率短期预测的可行方法,同时二重估计改进的预测方法可合理地提高交通事故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7.
一种新型自适应误差估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当前两种主要的自适应误差估计方法-基于残值的误差估计方法和基于应力修匀的误差估计方法作了详细的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从工程角度提出了一种新型自适应误差估计方法,通过分析和数值算例证明了它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8.
通过交叉验证准则选择线性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建立在交叉验证准则基础上线性回归模型的选择问题.我们对原来的交叉验证准则进行改进,通过增加惩罚函数来解决交叉验证过程中模型过度拟合问题,从而提出一个新的模型选择准则.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新准则确定的模型具有强相合性并且在样本容量充分大时能得到最小的真实模型.在本文中,我们将证明新准则确定的模型在一定条件具有强相合性,并给出一般条件下模型选择准则。  相似文献   
99.
通过对生石灰处治过湿粘土的物理性能试验分析,提出了过湿土掺灰的剂量建议值和计算公式,为生石灰处理过湿粘土在路基施工中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出行舒适度是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要素之一,但由于缺少合理的量化方法,其评价长期停滞于定性描述,难以科学反映不同交通方式的服务水平差异。就典型出行环节进行疲劳测定实验,采集不同情况下出行者在单位时间内的客观体能消耗及其对出行疲劳的主观感受;采用自由模量幅度估计估算出行疲劳的主观感受,并与客观体能消耗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车辆行进方式、乘车姿势、乘客负重、车内拥挤程度等均对体能消耗有显著影响,且客观体能消耗与主观感受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最后,利用实验结果以北京市和中山市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在交通方式选择过程中,体能消耗对出行者产生的影响不亚于出行时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