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48篇
  免费   1144篇
公路运输   6223篇
综合类   5970篇
水路运输   4342篇
铁路运输   2941篇
综合运输   516篇
  2024年   237篇
  2023年   899篇
  2022年   998篇
  2021年   1151篇
  2020年   826篇
  2019年   785篇
  2018年   377篇
  2017年   473篇
  2016年   462篇
  2015年   623篇
  2014年   903篇
  2013年   848篇
  2012年   944篇
  2011年   969篇
  2010年   1026篇
  2009年   1040篇
  2008年   1099篇
  2007年   983篇
  2006年   786篇
  2005年   709篇
  2004年   601篇
  2003年   647篇
  2002年   496篇
  2001年   494篇
  2000年   319篇
  1999年   203篇
  1998年   202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68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91.
根据边坡稳定性评价体系, 选取边坡岩体质量评分、边坡开挖方法调整系数、高度修正系数、结构面调整系数、结构面调整值5个评价指标反映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并作为安全评价模型的序列变量; 建立了熵权-灰关联安全评价模型, 将目标边坡作为系统特征序列, 12处岩质边坡作为相关因素序列, 评价了京沪高速改扩建工程沿线典型岩质边坡的安全性, 并提出工程建议; 采用FLAC3D仿真软件, 分析了不同阶段机械开挖和不同炮孔处静力爆破条件下边坡的稳定性变化规律, 以验证安全评价模型的准确性。分析结果表明: 边坡稳定性评价指标可较好地反映边坡的稳定性特征; 熵权-灰关联安全评价模型充分发挥了灰关联法在小样本数据分析的优点, 且由熵权法计算的指标权重改善了传统灰关联分析中由专家打分或平均赋权的缺陷, 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 三级边坡和一级边坡的开挖使边坡K593+260~K593+555的安全系数分别降至1.01和1.00, 和上一级边坡相比降幅分别为34.8%、9.1%, 说明缓倾顺层岩质边坡的开挖会使岩层沿结构面滑动, 使边坡失稳; 瞬时动荷载和荷载积累效应控制静力爆破条件下边坡的稳定性, 瞬时动荷载的出现使边坡安全系数下降了7.7%, 荷载积累效应的消散使安全系数平均回升3.6%, 说明爆破对边坡的松动作用明显, 荷载积累的消散使边坡的稳定性提升。  相似文献   
992.
为了分析自动驾驶车辆对交通流宏观特性的影响, 以手动驾驶车辆与自动驾驶车辆构成的混合交通流为研究对象, 提出了不同自动驾驶车辆比例下的混合交通流元胞传输模型(CTM); 应用Newell跟驰模型作为手动驾驶车辆跟驰模型, 应用PATH实验室真车测试标定的模型作为自动驾驶车辆跟驰模型; 计算了手动驾驶与自动驾驶车辆跟驰模型在均衡态的车头间距-速度函数关系式, 推导了不同自动驾驶车辆比例下的混合交通流基本图模型, 计算了混合交通流在不同自动驾驶车辆比例下的最大通行能力、最大拥挤密度以及反向波速等特征量, 依据同质交通流CTM理论建立了不同自动驾驶车辆比例下的混合交通流CTM; 选取移动瓶颈问题进行算例分析, 应用混合交通流CTM计算了不同自动驾驶车辆比例下的移动瓶颈影响时间, 应用跟驰模型对移动瓶颈问题进行微观数值仿真, 分析了混合交通流CTM计算结果与跟驰模型微观仿真结果之间的误差, 验证了混合交通流CTM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 混合交通流CTM能够有效计算移动瓶颈的影响时间, 在不同自动驾驶车辆比例下, 混合交通流CTM计算结果与跟驰模型微观仿真结果的误差均在52 s以下, 相对误差均小于10%, 表明了混合交通流CTM在实际应用中的准确性; 混合交通流CTM体现了从微观到宏观的研究思路, 基于微观跟驰模型与目前逐步开展的小规模自动驾驶真车试验之间的关联性, 混合交通流CTM能够较真实地反映未来不同自动驾驶车辆比例下单车道混合交通流演化过程, 增加了模型研究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3.
系统总结了列车运行引起环境振动的各类预测方法及其不确定性问题, 梳理了初步预测、确认预测和精准预测3个预测等级内各种方法和模型近10年来的发展状况; 讨论了模型输入参数的随机不确定性, 包括车辆之间差异、轮轨磨耗以及预测模型中输入地层参数等带来的不确定性; 根据新的测试结果分析了车轮和钢轨磨耗状态对地铁振动源强不确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机器学习方法和地层传递函数解析法可用于初步预测阶段; 用于确认预测的各类数值和解析模型日益完善, 预测效率日益提高, 但考虑车轮和钢轨磨耗发展的轮轨激励输入方法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仍需进一步发展振动传递路径清晰且可用于工程预测的建筑结构动力学模型; 精准预测需要发展混合预测方法并研究其在地下线振动预测中的应用; 目前对预测结果精准性和预测方法可靠性的研究十分欠缺, 绝大多数预测只能给出定值结果, 无法考虑轮轨磨耗、养护管理水平和振动在地层中传播的不确定性; 建议进一步开发具有远程智能离线采样功能, 并可在建筑结构上长期便捷安装的小型振动采集装置, 以便与机器学习预测方法相结合, 从而适应未来智能化预测的发展要求; 建议发展能够描述钢轨短波磨耗状态等级和车轮不圆顺等级的粗糙度谱, 构建完整养护维修周期内环境振动动态预测模型; 应发展具有可靠性及精准度要求的智能化预测方法, 并在未来实现由定值预测向概率预测发展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994.
针对现有公交优先信号控制技术在控制基础、控制目标、控制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干线协调控制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控制模型。为验证控制实施效果,以南京龙蟠路为原型,对公交信号进行优先仿真情景设计,采用粒子群算法求解,结果表明,优化模型比传统模型在社会车辆与公交车辆平均延误等方面表现更优异。  相似文献   
995.
为对支架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施工控制技术进行探讨,本文从以有限元分析模型入手,对比两种模型的仿真结果以确定有限元仿真计算的可行性;通过对比各个施工方案的有限元计算结果,优选出桥梁施工方案;通过分析桥梁线形以及内力的仿真结果,得出桥梁施工控制的成果。  相似文献   
996.
大跨径PC连续梁桥静载试验过程中的结构分析是比较耗时耗力的工作,容易出现错误。根据已有数据,利用模型树机器学习算法,开发相应程序并训练得到相应的预测模型。利用该预测模型,可以快速预测静载试验状态下的桥梁跨中下挠的理论值,预测结果可以作为"校核参考值",用于结构分析结果的校核工作。测试数据表明,该算法预测误差较小,算法本身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多指标设计体系是一种与既有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区别较大的新设计体系,基于多指标沥青路面设计方法,以辽宁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指标设计体系中的路面结构性能预估模型,对半刚性基层疲劳、车辙性能、低温开裂等性能进行验算,进一步验证了典型结构方案在辽宁省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98.
侯爵 《北方交通》2020,(9):70-73
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差异沉降标准进行研究,通过对既有道路观测数据分析,利用流固耦合模型对拼宽路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新老路基差异沉降特性,提出京沪高速公路差异沉降控制标准:工后沉降不超过5cm,总沉降量不超过15cm,路拱横坡度增大值应不大于0. 5%。  相似文献   
999.
在探析公路网规模影响因素和发达国家公路建设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分析预测公路网总里程的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采取综合模型法对传统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优化,并建立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多层次综合评判法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价。根据实例验证,提出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00.
更精准地预测城市间经济引力强度,有利于指导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对现状城市间引力进行实证研究,建立城市间经济引力模型;其次,采用城市间交通客流交互量对经济引力进行相关性表征,即认为城市间客流交互量越大的,其经济引力也越大;最后,基于手机信令数据推算各城市间客流交互量,对现状广州与粤港澳大湾区及省内城市间引力进行了建模,并对模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根据人口、GDP、产业结构相似程度、两市间时间(空间)距离等影响因素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城市间的经济引力。此外,两市间的时间距离对城市引力的影响比空间距离更大,规划城际性的快速交通网络对于提升两个城市间的经济引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