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12篇
  免费   801篇
公路运输   7086篇
综合类   4334篇
水路运输   4055篇
铁路运输   2890篇
综合运输   448篇
  2024年   190篇
  2023年   677篇
  2022年   807篇
  2021年   897篇
  2020年   693篇
  2019年   641篇
  2018年   278篇
  2017年   388篇
  2016年   396篇
  2015年   622篇
  2014年   975篇
  2013年   897篇
  2012年   1060篇
  2011年   1126篇
  2010年   1202篇
  2009年   1187篇
  2008年   1082篇
  2007年   1072篇
  2006年   830篇
  2005年   738篇
  2004年   747篇
  2003年   648篇
  2002年   272篇
  2001年   304篇
  2000年   210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洞株路(株洲段)快速化改造项目为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对实现长株潭“半小时经济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该项目总体设计理念、桥梁工程设计概况、桥梁设计特点。重点介绍了本项目跨线桥的景观设计方案、跨路口钢-混凝土组合梁设计方案、人行天桥景观设计方案。本项目的桥梁设计经验可为今后相关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2.
神瓦(神木—瓦塘)铁路冯家川车站大桥为重载铁路四线桥,主桥采用4线(65+100+65)m连续梁,最大墩高85 m.桥上线间距大,上下部结构横向尺寸较大,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BSAS,MIDAS/FEA对结构受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主梁梁高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单箱三室截面能更好地减小主应力,采用单箱双室截面增加腹板厚度对主应力的改善有限;多线桥桥墩横向尺寸较大,空心截面设置纵肋板能很好地提高高墩的局部稳定性;主梁及桥墩各项计算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23.
24.
为提高转向架构架局部结构的修改和优化的效率,提出结构局部参数优化方法,对构架横向止挡的支撑筋板进行结构优化,使横向止挡支撑筋板的最大von_Mises应力从最初结构方案的445.019 MPa降低到342.054MPa,满足构架静强度评估标准的要求。从优化结果和整个优化过程可以看出,承载结构局部参数化优化方法具有有效性和高效性,为提高结构优化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5.
为提高客滚船的装卸能力,以60m客滚船跳板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将车辆跳板设计成箱形结构的设计方案。首先,进行跳板结构的设计,确定跳板的基本尺寸和结构;其次,按照《钢质海船入级规范》(2018)的要求,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校核跳板的整体强度。计算结果表明:箱形结构的跳板强度满足规范要求,可以装卸800 k N的重车。  相似文献   
26.
27.
为了评估舰船结构损伤后的剩余强度,对船体加筋板出现初始几何变形后,参与总纵强度的有效宽度和加筋板剩余极限强度进行研究。将加筋板受到垂直于平面压力后的变形,作为其初始几何变形,改变变形的方向和大小,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加筋板结构进行线性和非线性分析。定义了板有效宽度计算方法,对不同变形方向和变形幅值时板的有效宽度和加筋板的极限强度进行对比分析,并拟合得到了计算板有效宽度和加筋板极限强度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初始几何变形会削弱加筋板结构的强度。在对损伤后船体结构强度进行分析和校核时,提出的经验公式可以直接用来计算板的有效宽度和加筋板的极限强度。  相似文献   
28.
铁路独柱支承弯梁桥扭矩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空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预应力等代荷载采用一种比较近似、简单、有效的处理,旨在通过合理的调整预应力束来调整扭矩。最后通过实桥模型试验对预应力束配置做出调整,并对结果做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29.
30.
本文提出了一个预测单桩荷载-沉降关系曲线的BP神经网络模型。该网络模型包含两级网络,第一级网络以桩长、桩径、桩侧土层的分布情况,桩侧与桩端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为输入元,来先预测出单桩的极限承载力及其对应的极限沉降;第二级网络以第一级网络的输入元和输出元作为其输入元,进一步预测各分级荷载下桩的沉降。实际预测精度一般能达到15%以内,且稳定性较好,表明神经网络模型略优于通常的经验公式方法和数值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