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7篇
  免费   169篇
公路运输   1348篇
综合类   747篇
水路运输   587篇
铁路运输   440篇
综合运输   64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洞身的作用是承受荷载压力和土压力并将其传递给地基,并保证水流的通过。介绍了涵洞的洞身构造。  相似文献   
132.
莽超 《汽车与运动》2012,(9):156-157
很多人初识邓禄普轮胎,都是在接触高性能进口车的时候。那些车上一水儿的邓禄普高端运动系列轮胎——SP SPORT MAXX,令他们深刻领会了这个轮胎品牌的运动传统。在《汽车与运动》举办的2010年度驾趣轮胎评选上,标配于许多高性能进口车上的邓禄普SP SPORT MAXX轮胎,凭借单导向对称花纹获得了最具驾趣湿地轮胎的称号。两年多之后,我们迎  相似文献   
133.
武铭 《汽车知识》2012,(7):96-96
静态模型有精准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但无法实现遥控;动态模型为了安装遥控系统只能牺牲车模的内部构造和外观细节。长久以来精美的构造和遥控操纵的乐趣就像鱼与熊掌一样不可兼得。  相似文献   
134.
针对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在控制主车跟驰行驶中受前车运动状态的不确定性影响问题,在分析车辆运动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能够考虑前车运动随机性的跟驰控制策略。搭建驾驶人实车驾驶数据采集平台,招募驾驶人进行实车跟驰道路试验,建立驾驶人真实驾驶数据库。假设车辆未来时刻的加速度决策主要受前方目标车辆运动影响,建立基于双前车跟驰结构的主车纵向控制架构。将驾驶数据库中的驾驶数据分别视作前车和前前车运动变化历程,利用高斯过程算法建立了前车纵向加速度变化随机过程模型,实现对前方目标车运动状态分布的概率性建模。将车辆跟驰问题构建为一定奖励函数下的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引入深度强化学习研究主车跟驰控制问题。利用近端策略优化算法建立车辆跟驰控制策略,通过与前车运动随机过程模型进行交互式迭代学习,得到具有运动不确定性跟驰环境下的主车纵向控制策略,实现对车辆纵向控制的最优决策。最后基于真实驾驶数据,对控制策略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该策略建立了车辆纵向控制与主车和双前车状态之间的映射关系,在迭代学习过程中对前车运动的随机性进行考虑,跟驰控制中不需要对前车运动进行额外的概率预测,能够以较低的计算量实现主车稳定跟随前车行驶。  相似文献   
135.
道路系统中的人机混驾交通环境是指人工驾驶车辆与自动驾驶车辆混合运行的交通环境,其中换道行为建模是人机混驾环境下无人驾驶车辆行为研究的热点。基于深度学习理论,构建人机混驾环境下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无人驾驶车辆换道行为模型(Long-short-term-memory-based Autonomous Vehicles Lane Changing,LSTM-LC)。通过研究人工驾驶车辆在换道过程中与周边车辆的相互作用,对换道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为了提升模型的迁移性,引入道路横向偏移量信息。结合LSTM神经网络的输入要求,使用美国公开交通数据集Next Generation SIMulation(NGSIM)构建换道行为样本库。针对LSTM-LC模型,以均方差MSE作为损失函数,使用RMSprop优化方法进行训练,对LSTM网络结构、历史序列长度N及训练样本量3个重要参数进行标定。最后,针对道路横向偏移量M对LSTM-LC模型性能的影响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GRU-LC模型,LSTM-LC模型对换道行为的表征更准确,在模型的精度和迁移性上有着显著的提升;GRU-LC模型的均方差为4.64 m2,迁移性均方差为119.82 m2,而LSTM-LC模型的均方差为3.18 m2,迁移性均方差为79.58 m2,分别优化了31.5%和39.71%;通过引入道路横向偏移量M,可将LSTM-LC模型精度和迁移性提升约10%,且模型稳定性更强。  相似文献   
136.
<正>又是一年辞旧迎新时,对于从事期刊工作的人而言,月复一月,感觉时间流逝总是如白驹过隙一般。回首我在《摩托车》杂志工作近十年来的种种,很多记忆中的画面都像是发生在昨日,让人感叹,也让自己对做好现在、布局未来有了更坚定的信念。就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摩托车》杂志又有了许多新的变化。首先,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成功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令我们兴奋的。短短一年时间,我们取得了汽摩类公众号前五、全网平面媒体公众号前二十的  相似文献   
137.
城市综合管廊目前在我国大力推广,使用范围及规模也越来越大。沿道路敷设的综合管廊,其覆土深度直接影响工程投资及道路的路面质量,当覆土较浅时其台背回填处理措施应着重设计。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对综合管廊的台背回填处理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8.
三一重工智能碾压系统在路面施工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一重工研发的智能碾压技术是通过在压路机上安装智能监测与控制体系,实时获得路面碾压各项数据,实现对路面压实度、渗水、构造深度均匀性进行控制。对溧高高速公路路面智能碾压段中间带边缘、路肩边缘和行超车道内随机取样,其渗水系数、构造深度均值、方差假设检验P值均大于0.05,说明其渗水、构造深度均值、方差均相等,表明路面碾压均匀,而在普通碾压段内相应位置取样,得到结果完全相反。对智能压实值与压实度关系研究发现智能压实值与压实度相关关系较弱,但其仍可准确地反映路面压实效果。由此得出结论:智能碾压技术对路面压实效果优于普通碾压,智能压实值可以作为路面碾压过程控制重要参数,这一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9.
140.
斜拉桥是重要的桥梁结构形式,由于其梁体内弯矩小、建筑高度低等优点而被广发地采用。该文主要针对大型斜拉桥的空间结构特点,分析和研究了斜拉桥的空间设置和设计问题。首先根据斜拉桥的结构组成,分析了各个组成构件的空间布置,并进行了相应的力学计算,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大型斜拉桥的空间结构设计,主要讨论了在具体情况下的结构选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