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8篇
  免费   51篇
公路运输   599篇
综合类   423篇
水路运输   237篇
铁路运输   529篇
综合运输   5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大庆市西城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DK5+221.53m框构桥下穿既有让胡路西货场站,框构桥全长87m。考虑到既有站场的安全运营,对框构桥基坑防护进行了检算,对施工方案进行了调整,保证了既有线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32.
为研究地铁振动对房屋结构的影响,建立了二维隧道-土体-房屋有限元耦合分析模型,并分别采用浮置板、桩基础和房屋基础填入阻尼砂垫层减振方式,对减振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浮置板、桩基础和砂垫层都能起到一定的减振效果,且浮置板减振效果优于砂垫层减振;对于地铁振动类型及房屋结构已确定的情况,采用浮置板减振的效果更有效。  相似文献   
33.
针对大部分客流预测系统存在预测客流指标不全,时空粒度较粗,多场景的适用性不足等问题,以大规模网络化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精细化客流预测需求为研究对象,分析适应多场景铁路网客流预测实现方法,利用Hadoop、Spark&Hive、Redis、微服务、H5等先进技术搭建客流预测大数据平台,实现铁路网交通出行量(OD,Origin Destination)的精细化客流功能,为调度指挥和客运管理提供进站、出站、换乘、断面客流量等全指标、精细化时空粒度的客流预测数据支持,提升轨道交通调度指挥针对性、客流组织合理性和客运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4.
轨道不平顺历史数据之间存在里程偏差,若直接用于轨道不平顺劣化趋势模型必将导致其预测精度低的效果,从而增加轨道预防性维修的难度。因此,解决轨道平顺状态检测数据之间的里程偏差问题是实现预防性维修的前提。既有研究假设里程偏差为常数,实际上里程偏差随机产生且随着里程增加而累加。研究建立基于钢轨接头匹配的不平顺数据里程偏差修正模型,从轨检仪右高低原始弦数据中使用均一阈值提取出钢轨接头,对齐两段数据上提取到的所有钢轨接头后利用Dynamic Time Warping(DTW)算法,修正检测数据之间的同一相邻两钢轨接头之间的不平顺指标,修正后的检测数据相关系数约为0.98,保证了历史数据运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图像传感器输出的轨距左右偏移信号和左右高低偏移信号、加速度计输出信号和车体惯性平台输出的轨道倾角信号进行合成处理,得到准确的轨距和轨向测量结果。从理论上推导轨向的合成算法,对安装于轨距测量梁中心的轨向加速度计的响应进行重力和旋转运动修正后,与三角窗函数卷积运算,得到轨距测量梁中心横向位移的二阶差分,然后再通过二次积分和滤波得到左右轨向值。通过设计模拟低通滤波和相应的数字滤波器,实现了加速度滤波器的幅频响应与检测车速度无关,保证了系统的检测精度。对轨向加速度计测得的位移和摄像式轨距系统测得的位移进行比较,验证了系统测量原理和合成算法的正确性。经静态验证和现场试验,结果证明构架式轨距—轨向检测系统具有检测精度高、性能稳定和故障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36.
武广高铁整体箱梁支架现浇施工支架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整体箱梁的结构特性和力学原理建立计算模型,检算支架体系强度、稳定性及变形量,通过超载预压对支架稳定性及变形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支架体系安全可靠,变形量通过底模下千金顶调整底模标高,能够确保客运专线箱梁线性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7.
选取成渝客运专线(CYSG)Ⅳ标赵家院双线特大桥10个桥墩为试验桥墩,通过分析观测数据,阐述了客运专线群桩基础桥梁沉降与桩长、桩径、墩高及地基基础的关系。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桥墩的累计沉降,与的实际观测数据对比分析,证明该预测模型的可行性,并用于分析桥墩沉降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38.
根据某大桥的施工特点,从理论和有限元角度,分别对围堰封底混凝土厚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考虑封底混凝土与桩基础之间的握裹力,封底混凝土设计更加经济合理,对同类型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9.
地铁柔性接触网线岔检调标准的制定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以往运行经验,结合西安地铁2号线的实际情况,从支柱定位、线岔交叉点、始触区、接触线高度、线岔定位拉出值等方面,对柔性接触网线岔的检调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加以明确。将所定标准实际应用在西安地铁渭河车辆段接触网的建设中,顺利通过了接触网的冷滑、热滑试验及实际运行的考验。同时,将所定部分标准与国铁普速接触网线岔检调标准进行对比,以供有关接触网生产和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0.
基于广州洛溪大桥拓宽工程现场监测数据,对旋挖钻孔时临近隧道结构的变形进行分析,以研究旋挖钻孔成桩技术对临近地铁隧道结构的影响。该工程中,当桥梁桩基距离地铁盾构边线超过7 m时,采用旋挖钻机成孔施工方法;当桩基与地铁盾构边线的距离减小至约3.0 m时,采用旋挖钻机与全套管全回转钻机联合成孔施工方法。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桩基施工过程中,地铁隧道监测点平行于隧道中轴线方向的累计位移最大值为2.41 mm,垂直于隧道中轴线方向的累计位移最大值为1.94 mm,垂直于地面方向的累计位移最大值为2.02 mm,均在合理范围内。地铁左、右轨道差异沉降值存在超过2 mm但小于3 mm的现象,道床平顺度也存在个别监测值超过2 mm/10 m但小于3 mm/10 m的现象。本工程旋挖钻孔施工方法对地铁隧道变形影响较小,但左右轨道差异沉降与道床平顺度应该受到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