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02篇
  免费   470篇
公路运输   5598篇
综合类   3862篇
水路运输   2055篇
铁路运输   4415篇
综合运输   642篇
  2024年   160篇
  2023年   497篇
  2022年   626篇
  2021年   629篇
  2020年   449篇
  2019年   413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287篇
  2016年   362篇
  2015年   629篇
  2014年   926篇
  2013年   884篇
  2012年   865篇
  2011年   872篇
  2010年   854篇
  2009年   949篇
  2008年   893篇
  2007年   764篇
  2006年   638篇
  2005年   617篇
  2004年   603篇
  2003年   616篇
  2002年   439篇
  2001年   453篇
  2000年   329篇
  1999年   244篇
  1998年   216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44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130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6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通过对铁路提速、重载有较大影响的钢轨轨端弯曲和钢轨强度现状的分析,指出修订钢国际相关内容的必要性 。  相似文献   
82.
83.
从公路梁式桥及拱桥两类型探讨山洪对其上部结构破坏形式及机理,提出预防措施和建议,供公路设计和养护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84.
85.
86.
本文以预应力混凝土T型梁中梁模板的侧模板为例,介绍了30m大型钢模板的结构,加工所用设备,并详细介绍了中梁钢模板的加工工艺,提出了加工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认为采用现场加工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7.
应用复合梁单元实现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极限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行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极限承载力分析,需要综合考虑几何和材料非线性、混凝土收缩和徐变、温度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固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建立适于考虑上述诸多因素的复合梁单元,阐述了基于该单元的钢管混疑土拱桥极限承载力分析程序的实现方法,并通过与一个哑铃形截面钢管混凝土组合式拱肋极限承载力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88.
车轨(桥)时变系统横向振动计算中的一个关键是此系统横向振动激振源的确定.迄今为止,国内外研究大多以轨道横向不平顺为此系统横向振动的激振源.但是引起此系统横向振动的因素很多,诸如轨道横向不平顺、车轮踏面锥度、轮轨缺陷及制造误差、车辆质量及其载重的偏心.仅考虑轨道横向不平顺,显然忽视了其他很多因素的作用,而这些因素的作用无法包含在轨道不平顺中.15年前,曾庆元院士就提出了以构架蛇行波作为车轨(桥)时变系统横向振动激振源的思想.本文再次从数学、力学角度对此思想进行了论证,并结合大量详实的经试验验证了的计算结果及近年来作者在车振实测及列车脱轨研究方面所积累的一些印证材料,充分说明了此思想的合理性及正确性.  相似文献   
89.
利用SAP84计算程序和根据设计规范手算相结合 ,对 15 0m钢混结合梁施工过程中开口截面钢梁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比较 ,介绍建模及计算过程 ;同时根据计算结果 ,揭示结构的薄弱环节 ,并依此检验为防止结构失稳而采取的结构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90.
钢轨接头夹板的强度、刚度的不足会造成钢轨接头结构薄弱,而接头养护维修工作中,接头螺栓扭矩不足、接头轨枕扣件不密靠等因素,加大了轨道结构的不连续性。钢轨接头结构上的不平顺主要是接头轨缝,轨缝愈大,台阶愈大,折角愈大,轮轨间的冲击愈大。轨面在接头区的不均匀磨耗是轨面不平顺的另一种形式。钢轨接头在结构上的不连续和轨面不平顺是接头病害的成因。加强轨缝和接头部位零部件的养护,保持合理的轨缝值,定期检查螺栓扭矩和扣件,进行起道捣固作业,整治道床板结和翻浆,轨面打磨和焊朴整修、改善轨下垫层弹性等综合整治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接头病害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