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19篇
公路运输   240篇
综合类   151篇
水路运输   63篇
铁路运输   44篇
综合运输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研究 3 ,6 [二甲氨基 ] 二苯骈碘杂六环葡萄糖酸盐对豚鼠乳头肌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 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结果 IHC - 93低浓度 (≤ 3 0 μmol/L)时对快反应动作电位的动作电位幅度 (APA)、0相最大除极速率 (Vmax)无影响 ,但可缩短动作电位时程(APD) ;高浓度 (90 μmol/L)时使快反应动作电位的APA、Vmax降低 ,APD进一步缩短。三相时程APD50 - 90 (APD50 - 90 =APD90 -APD50 )在用药前后变化不大。IHC 93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豚鼠左心房早期后除极有明显抑制作用 ,可完全或部分消除哇巴因诱发的延迟后除极和触发激动。结论 IHC 93为一钙通道阻滞剂 ,具有IV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特性。  相似文献   
92.
为探究自行车骑行者在骑行过程中的生理、心理状态与骑行者个体属性、骑行强度及骑行环境之间的影响规律, 设计并实施了自行车骑行试验; 选取了相对代谢率、心境状态、自感疲劳程度和任务负荷指数等指标, 分析了骑行者生理、心理与综合负荷感知的特性及规律; 以骑行试验数据为基础, 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了骑行者生理、心理及综合负荷感知模型, 并对模型预测能力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 骑行者个体属性、骑行强度及骑行环境均对骑行者负荷感知有影响, 其中骑行者个体属性因素中, 身体质量指数和基础代谢率作用较为显著, 二者在负荷感知模型中的平均影响因子分别为0.121和0.112;骑行强度因素中骑行时间对于负荷感知影响最大, 其平均影响因子为0.139;骑行环境因素中交叉口数对骑行负荷感知影响最为显著, 其平均影响因子为0.137;各个变量对心理负荷与综合负荷感知的影响趋势相同, 对生理负荷与综合负荷的影响趋势不相同。可见, 关注部分因素以及骑行者心理负荷对于提高骑行服务水平具有一定作用, 研究结果可应用于改善自行车骑行设施环境。   相似文献   
93.
高强度的驾驶压力会对驾驶人的情绪、决策及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交通事故,并对驾驶人的健康状况造成长期影响。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对驾驶压力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进一步从驾驶人自身因素、车辆内部和外部因素这3方面总结驾驶压力影响因素,并归纳整理驾驶压力识别方法。总结发现:交通拥堵、道路复杂性及新技术使用等驾驶环境因素是引发或增加驾驶压力的主要因素;非职业驾驶人易受车辆外部环境的影响,职业驾驶人易因工作产生负面情绪,导致驾驶压力增加。驾驶压力识别主要基于主观测评量表、驾驶行为分析及生理数据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其中,基于生理数据的识别方法因其较高的识别精度和准确度被认为在驾驶压力识别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从研究趋势来看,未来研究需重视社会环境以及多因素叠加对驾驶压力的影响,特别关注职业驾驶人及新技术的影响,以及如何采用多模态数据融合方法实现实时监测,以提高驾驶压力识别的精度。  相似文献   
94.
介绍了高等级公路绿化中植物的选择,公路绿化的土壤问题和管理养护问题。  相似文献   
95.
我分局新建大秦线西起大同 ,东至秦皇岛 ,全长6 4 3 4km。该线路横跨山西、河北两省及北京市 ,所穿越地带山区多 ,地势复杂 ,全线气候温差大 ,年降雨量悬殊 ,西段寒冷干燥 ,东段温暖湿润。这条线路最突出的特点是地界窄 ,高路堤路边坡多 (坡面宽 6~ 12m左右的 180多km ,12m以上的有 5 0多km ,最宽处可达 30m) ,坡面陡 (坡度约为 1∶1 5~ 1∶1 7) ,所以路基防护任务很重。面临这个问题 ,我们于 1989年开始在大秦线高路堤段大面积采用植物护坡 ,并以平均每年递增 2 0万株的速度增长。虽然植物护坡是传统的路基防护手段 ,但在如此大面积的高…  相似文献   
96.
公路边坡防护安全与生态美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炜 《交通科技》2005,(5):29-31
论述公路边坡破坏的主要形式与机理,介绍公路边坡常见的防护形式,如植物防护、框格防护、护坡、封面、护面墙等.指出公路防护工程设计要紧紧抓住设计对象的土质、水文、气候等特点,灵活采用不同的防护形式,以确保公路边坡稳定、安全、环保.  相似文献   
97.
为研究风险情境下老年驾驶人与中青年驾驶人行为特性的差异,并确定老年驾驶人的眼动、心理生理、驾驶操作及风险感知等各类行为特性的衰退情况;选取19位老年驾驶人和19位中青年驾驶人作为试验对象,应用眼动仪、生理仪及驾驶模拟平台开展驾驶模拟试验;采集5种风险场景下2组驾驶人的眼动、心理、生理、操作行为与车辆运行数据;对比分析2组驾驶人的注视及扫视等眼动行为特性、心率变异及皮电等心理生理行为特性、制动及转向等操作行为特性、风险反应及敏感度等风险感知行为特性。试验结果表明:2组驾驶人的各类行为特性均随风险等级的增加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随着风险等级的增加,2组驾驶人的注视持续时间、皮电均值及增长率、心率增长率和风险敏感度亦随之增加,而扫视、心率变异指标SDNN、制动时间及风险反应时间等指标随风险等级的增加而下降;上述指标的规律性变化说明驾驶人对风险的关注度和敏感度随着风险自身危险性的上升而不断增加,进而做出的反应也就越早,同时伴随着心理紧张程度增加,需要付出的努力也越大,与年龄的高低无关;另一方面,老年驾驶人的各类行为特性出现明显的衰退且与中青年驾驶人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老年驾驶人的注视持续时间、扫视幅度、扫视速度等眼动指标分别衰退了37.83%、27.58%、23.80%,皮电均值、心率增长率和SDNN心理生理指标分别衰退了57.67%、20.08%和29.14%,转向熵、车速控制和制动反应时间操作行为指标分别衰退了32.81%、20.34%和49.48%,风险敏感度、判断阈值和风险反应时间风险感知指标分别衰退了13.70%、8.66%和31.80%。通过对风险情境下老年驾驶人的各类行为特性进行详细分析,确定了老年驾驶人各类行为的衰退情况,对老年驾驶人行为特性的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8.
Objective A method of TLC-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ry was established to assay the content of polydatin in 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 Methods: Polydatin was extracted by methanol and separated with ch‘loroform-acetone-formic acid-water (4:4:0.5:0.2) by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he excitation wavelength and emission wavelength were 284 nm and 384 nm,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of the calibrationgraph was y=7.02179x 4.5143, a linear regression correlative coefficient r= 0. 9936. Conclusion This method was proved simple, stable and sensitive. It can be used in quality control of herbs.  相似文献   
99.
在边坡上种草或铺草皮,既可阻止地表水对坡面的冲刷和风对坡面的吹蚀,又可绿化路线,增加美观。在冲刷不严重较缓而高度不大的土质坡面上,可选择适合于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草籽,直接播种于其上。在冲刷较严重的较陡(但不陡于1:1)和较高的土质坡面上,则可采用满铺草皮(平铺或竖铺的方法)。如果草皮来源困难,则可把草皮铺成方格状,在方格内种上草籽。植物防护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