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8篇
公路运输   253篇
综合类   28篇
水路运输   81篇
铁路运输   15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针对某车型在正面碰撞试验中出现踏板和转向管柱侵入量超标的问题,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运用Hypermesh及LS-DYNA软件进行整车碰撞仿真分析,提出拉平纵梁、在前围板与A柱间以及在前地板增加连接件和加强件的结构优化方案。优化后纵梁的变形模式及前围侵入量均得到改善,前围最大侵入量由原来的343 mm减小到219 mm。表明优化纵梁结构、提高乘员舱总体强度的方案合理,该设计理念和方法可为其他车型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2.
在C-NCAP中,通过小腿轴向力和小腿性能指标评价对假人小腿的伤害。通过对A级车在正面全宽碰撞中假人小腿与大腿轴向力间关系的研究可知,小腿轴向力曲线通常为"W"形,其第1个峰值出现时刻为腿部与仪表板等发生碰撞时刻,峰值大小由之前腿部运动情况决定;小腿的性能指标曲线基本为"M"形,在车身前端刚度较大的碰撞情况下,性能指标由"M"曲线的第1个峰值确定;在车身前端刚度较小,脚下地板发生严重变形的碰撞情况下,性能指标由"M"曲线的第2个峰值确定。  相似文献   
343.
提出了基于正面碰撞的轿车车身正向概念设计流程.首先对某车型的原始车身外表面进行了拓扑优化,得到较优的结构,通过建立梁单元简化模型,快速验证拓扑结构的有效性;对准静态加载工况,进行尺寸优化,得到车身主要部件的初步尺寸,作为正撞仿真的基础;以矩形薄壁直梁为研究对象,应用梁单元等效模型进行了正面抗撞性概念设计,得到轿车车身的初步尺寸,作为结构详细设计的基础.结果表明,此概念设计流程切实可行且易于实现,可为车身达到各项预期性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44.
我港的12台M10-30门机(以下简称10 t门机)起升机构超负荷称重系统滑轮原来采用铝青铜轴套.由于海港空气湿润,盐分多,加之门机操作频繁,载荷大,机件暴露于室外,轴套磨损较快,几乎每年都要更换一批.每次维修更换,都要把滑轮拆下来,在维修车间进行装配更换,费时费力,又耽误生产.  相似文献   
345.
介绍了激光探测技术应用于集装箱正面吊倒车工况的监护。安装了这种报警装置,港口集装箱正面吊能判别检测范围内的人或物体,并将其方位及离距参数进行准确量化标示,且双音报警。该装置已经在上海港外五期码头集装箱正面吊上投入应用。  相似文献   
346.
347.
集装箱正面吊作为集装箱水平搬运的一种装卸机械,具有动作灵活、便于操作、所需工作通道窄、场地利用率高、工作效率高等特点,因而在我国集装箱码头和世界各地区的集装箱运输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集装箱正面吊的吊具旋转机构故障较多.本文从分析这些故障产生的原因出发,介绍一种安全保护装置.  相似文献   
348.
349.
轿车正面碰撞时其前部的悬架、转向系等机构的运动情况对于轿车车身前部钣金件变形过程的影响很大,因此在模拟分析中必须加以认真考虑。要正确模拟碰撞过程中机构的运动情况,所采用的有限元软件必须具备相应的功能。本介绍了PAMCRASH软件的机构运动模拟功能,并进行了机构运动的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350.
非承载式车身正面碰撞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永春  陈思忠  居襄 《汽车工程》2000,22(2):81-84,92
本文阐述了整车数值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步骤,对一具体车型进行了正面碰撞的模拟仿真。根据分析的结果和非承载车身的设计原则对该车身结构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找出设计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