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8篇
公路运输   253篇
综合类   28篇
水路运输   81篇
铁路运输   15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由于尖顶等效方形波(tipped equivalent square wave,TESW)具有简单、直观、计算方便等优势,在乘员约束系统开发设计阶段,在保持最大动态变形量C和反弹时刻tm相等的特征下,采取简化的等效方形波TESW拟合实际正面碰撞中的车体减速度。在证明TESW波型质心tc与最大动态变形量C和初始碰撞速度v0相关后,推导了TESW波型3个关键点的坐标公式,从而确定TESW波型并举例计算。对TESW波型进行一次和两次积分分别得到速度和位移的曲线,与实际车体的速度和位移曲线拟合较好。最后分析了TESW波型在碰撞安全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52.
对某商用车进行ECE R29法规正面摆锤冲击试验时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驾驶室失效原因.并应用CAE工具分别对前悬置和近点驾驶室地板进行了结构优化.试制优化结构样件装配整车,进行了正面摆锤冲击试验.结果表明,前悬置支架未发生断裂现象,驾驶室与车架未发生脱离;地板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乘员生存空间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353.
为了提高商用车安全性,对某型商用车正面碰撞安全性进行分析。首先建立商用车驾驶室的有限元模型,然后对约束条件和加载工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驾驶室的耐撞性的仿真计算,根据ECE R29法规对该驾驶室的碰撞安全性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354.
<正>受尺寸及价格所限,A00级车型(按照C-NCAP的分类标准属于小型车)的安全性普遍较低。早期测试的A00级车型很多只获得2星级的较低评价。近年来,随着汽车安全水平的提升,A00级车的安全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新奥拓就是其中的一个新的典范。该款车型2项正面碰撞试验均表现不俗,仅因侧面碰撞成绩稍差而获得3星级评价。  相似文献   
355.
<正>不久前,美国著名安全测试机构IIHS(高速公路安全协会)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碰撞试验:一辆2009款的雪佛兰Malibu以64km/h速度与一辆1959款雪  相似文献   
356.
基于Benchmark技术的汽车正面碰撞仿真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Benchmark的工作流程;根据某车型Benchmark数据,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包括车身结构、发动机和底盘结构的用于正面碰撞的整车有限元模型;根据实验结果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57.
利用MADYMO软件建立了乘员约束系统的模型,整个模型包括车体、安全带、安全气囊和假人.模型经过验证后与试验数据相比较符合要求,并利用验证后的模型对座椅坐垫倾角参数和集成安全带式座椅对正碰中乘员的保护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58.
1985年,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和广州港机厂合作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正面吊,之后又陆续推出了新的机型。2000年,我院和大连叉车总厂合作开发的CRS450正面吊,其总体设计、金属结构设计、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等都达到了当时国外产品的先进水平。近几年,随着港口对正面吊需求  相似文献   
359.
Cs45km正面吊为我国铁路从意大利进口的装卸设备,应用于码头、堆场及多式联运,是一种轮胎式移动设备,它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360.
本文对我国在用汽车中市场占有率较高的有车架的轻型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及模拟计算,提出了汽车在前部碰撞时沿宽度方向单位长度的吸收能量分布(即能量密度q)理论为:以车架两个纵梁为中心的截头尾的双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