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62篇
  免费   166篇
公路运输   3759篇
综合类   3896篇
水路运输   417篇
铁路运输   418篇
综合运输   338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457篇
  2013年   427篇
  2012年   419篇
  2011年   603篇
  2010年   597篇
  2009年   686篇
  2008年   603篇
  2007年   448篇
  2006年   499篇
  2005年   446篇
  2004年   384篇
  2003年   401篇
  2002年   302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7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41.
欧美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现状综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唐伯明  蒙华  刘志军 《公路》2003,(10):37-39
综述欧美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现状,通过与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实践的对比分析,指出了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施工中的主要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2.
对普通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和网状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进行强度性能和疲劳性能的室内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和Fibermesh网状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抗弯拉强度改善明显;掺入三种纤维后提高了混凝土的柔韧性,尤其是网状聚丙烯纤维和单丝纤维,改善效果很明显,这对改善UTW路面应力状况非常有利;网状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在0.65~0.90应力水平范围内,疲劳寿命增长均很明显,而且相对比较稳定,说明网状聚丙烯纤维的增韧作用更加明显,适宜于UTW路面使用。  相似文献   
143.
对国道109线伊(克高里)格(尔木)段路面工程及水稳基层易产生裂缝原因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4.
结合107国道(宝城段)改造工程的路面结构设计,介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45.
对目前常用的几种粉喷桩检测方法作了简要介绍,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采用CPT法结合取芯联合标准贯入试验法对喷粉桩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和检测,采用CPT法用于粉喷桩桩身质量前期控制或施工过程中的动态质量控制(7 d龄期),采用取芯联合标准贯入试验法用于后期质量检测或检验(28 d龄期以后).实践证明CPT法结合取芯联合标准贯入试验法可有效的控制喷粉搅拌桩的施工质量,保证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6.
综述了国内外水泥混凝土路面快速修补材料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7.
京秦线提速改造工程由北京至狼窝铺利用既有京秦线,狼窝铺至秦皇岛利用既有京 山线,既有线基床加固,采用水泥土挤密桩、级配碎石夹土工格室、中粗砂夹土工膜、换填级配 碎石,根据现场实际进行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48.
苏卫国  卢辉 《公路》2004,(11):72-75
在提出冲击压实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加铺结构层之一的设计思路的基础上,阐述实测回弹模量的重要性;通过对大量实测承载板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了实施冲击压实处理后旧水泥混凝土板及板下基层回弹模量的量值范围和变化规律,作为加铺层设计的计算参数,并用来评价其残余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49.
水泥稳定废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系统的室内试验对水泥稳定废旧沥青混合料的物理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评定,内容包括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以及耐久性等;初步确定了原材料评价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原材料性质对再生混合料路用技术性能的影响。本文所提出的材料设计参数及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供设计、生产和制定规范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0.
通过室内试验测试并分析了修补混凝土强度增长、收缩特性、新旧混凝土粘结强度等技术性能,并采用热重分析探讨了混凝土早强机理。结果表明,超早强系列修补混凝土能够满足6h通车要求,并且具有早期强度高、后期强度增长稳定无衰减、干缩及温缩性好、新旧断面粘结强度高等优点;差热分析表明,修补剂的加入减少了氢氧化钙晶体数量,提高了修补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最终试验路的4年成功应用验证了室内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