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28篇
公路运输   207篇
综合类   70篇
水路运输   95篇
铁路运输   37篇
综合运输   1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目前 ,南京市有关部门正加紧向国务院报批南京过江隧道工程项目。该工程有望于 2 0 0 4年动工建设。作为南京高速公路内环的纬七路 ,将通过隧道贯通长江 ,隧道的位置距上游的长江三桥约 6km ,距下游的长江大桥 1 3km。纬七路架桥越过夹江 ,隧道在江心洲下地、过江 ,至对岸的浦口区黄家村出地面。这将是长江干流上的第一条隧道南京过江隧道工程有望今年动工建设  相似文献   
422.
河(江)道地形测量是保证河(江)道通航、行洪与河(江)道整治、河(江)道工程施工等的前提。针对现有河(江)道地形测量技术中存有作业效率低、作业人员存有涉水风险等问题,以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嘉陵江某段长约2.6 km的江道为研究区域,运用无人机和无人船相结合的江道测绘技术,得到了符合规范要求的试验区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线划图(DLG)。结果表明:在GPS-RTK检验方式下,基于无人机和无人船相结合的测绘技术生产的1:2 000 DLG成果就岸上地形检查点而言中误差小于0.055 m占比99.4%,就水下地形检查点而言中误差小于0.25 m占比98.4%,均能满足JTS 131—2012《水运工程测量规范》成图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423.
天星洲是长江下游的江心洲,拟建常泰长江大桥北侧桥墩布设与天星洲尾相毗邻。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常泰长江大桥的建设对天星洲尾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泰长江大桥建设后,天星洲尾冲刷幅度较工程前有所增加,不利于天星洲夹槽的稳定,需要对天星洲尾进行护滩守护。与潜堤高程较高的护滩方案相比,低潜堤方案引起天星洲沙尾附近流速增幅稍小,幅度一般在0.03 m/s以内,引起天星洲夹槽流速减幅稍小,幅度一般在0.02 m/s以内,更有利于天星洲尾的稳定和七圩临时航道的水深维护。工程实施可守护天星洲尾,七圩临时航道桥位下游附近略有冲刷,有利于航道水深维护。  相似文献   
424.
以赣州楼梯岭大桥工程为例,从大桥两端的接线条件、安全性、人性化和工程造价的角度,探讨了结合慢行系统的跨江通道设计。在综合考虑车行、人非总体方案以及防洪、航道等因素后,采用了双层桥设计方案,并通过合理设置慢行桥落地形式,使人非慢行系统直接接入章江两岸滨江道路和滨江公园慢行系统,从而大大方便了两岸慢行交通转换,提高了人行和非机动车的交通安全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425.
随着赣州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沿江开发的不断进行,跨江交通压力越来越大,楼梯岭大桥的建设是两岸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随着人民精神需求的不断增长,交通功能已经不再是唯一要求,更要考虑景观因素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项目背景、功能定位、交通预测、总体设计、关键节点等方面,对楼梯岭大桥工程进行介绍,为跨江通道的设计提供工程经验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26.
叶瑞云  许多  方顺 《公路》2023,(1):242-248
目前珠江口跨江通道已处于饱和状态,随着两岸的经济发展及未来通道的规划和建设,交通需求将持续增长,区域交通拥堵问题日益显著,因此对跨江通道的流量分布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构建客货交通流量的预测模型。基于虎门大桥及南沙大桥路段的门架历史数据,分析跨江通道的流量时空分布特征,发现客运流量的高峰期分别为9:00~11:00、16:00~18:00及20:00~22:00,且珠江两岸周六与周日形成了周期性潮汐客流;货运流量的高峰期分别为6:00~8:00、11:00~13:00及15:00~17:00,午高峰的货运量最大,周日货运量显著低于其他时间。基于客货运流量不同的周期性分布特征,结合多种算法分别构建客货运流量预测模型,通过模型对比发现,以30 h作为预测周期的LSTM模型预测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