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8篇
  免费   527篇
公路运输   3048篇
综合类   2296篇
水路运输   659篇
铁路运输   1506篇
综合运输   356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198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256篇
  2014年   497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438篇
  2011年   499篇
  2010年   576篇
  2009年   504篇
  2008年   542篇
  2007年   495篇
  2006年   457篇
  2005年   356篇
  2004年   276篇
  2003年   309篇
  2002年   246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主要对高填方路基自身沉降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采用Ven Der Poel模型,将填料视作由非均质的不同质点所组成,既能反映蠕变规律,又能反映瞬时的弹性性质。通过对填料的粘弹特性分析比较,得出了只有考虑土和碎石混合料的粘弹特征后,计算所得到的填筑体沉降量才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  相似文献   
72.
公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从已投入使用的高等级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来看,常见的道路病害是:路面在台背回填处出现沉陷或断裂,车辆通过台背回填处跳车。文章对路桥过渡段的差异沉降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提出一些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3.
以湖南省株洲市西环线王家坪立交桥10#-4断桩为例,从水文地质条件、施工环境和施工措施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断桩成因,结合超声波检测资料和基础开挖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治理方案,取得较好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74.
75.
本介绍了广西六水二级公路某滑坡的勘测过程,从地貌、地层及水特征入手,对滑坡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采用极限平衡法对滑坡的相关参数进行反算,求出了滑体的有关参数,提出了滑坡的整治原则,实践证明可行。  相似文献   
76.
不发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马道子隧道(永平端)洞口段不良地质引起的隧道初期及二衬砌发生不均匀沉降情况以及施工中采取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7.
以长沙市营盘路湘江隧道东岸并行立交段施工为研究对象,对浅埋条件下并行立交隧道施工安全性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施工结束后地表沉降最大值为39.66mm,并位于隧道上下立交区域,地表沉降不能满足安全要求,还需对地表采取加固措施,如采取地表锚杆、地表袖阀管注浆或旋喷桩加固;下部隧道初期支护变形及受力受上部隧道施工影响不大,安全系数均大于1,结构能满足安全要求,但施工中仍不能忽视对初期支护变形及内力的监测,视情况采取加固措施,或改变施工工艺,如可以先行贯通下部隧道二次衬砌。其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质条件和施工方法的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8.
研究直径 10. 0 m 的土压平衡式盾构机曲线 段的施工地表沉降变形规律。以北京地铁某盾构区间 曲率半径 R = 350 m 和 R = 354 m 两处曲线施工段为监 测对象,以几何水准测量为监测方法,通过对监测数据 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沉降变形主要经历前期沉降、盾 尾脱出后沉降、注浆隆起、稳定沉降、后期沉降 5 个阶 段,最终变形值分布包络图近似呈偏正态分布,对称轴 线偏于曲线内侧。  相似文献   
79.
北京地铁10号线2期工程草桥站—纪家庙站区间属盾构法施工区间,该区间地下管线多,管径大,覆土深,内压大,水文地质、工程自身及周边环境风险极大。对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表、管线、建(构)筑物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盾构施工过程沉降槽分布形式、沉降随时间发展规律及其影响范围和程度。结合实际监测数据分析了砂卵石地层盾构通过时地表沉降变形的特点,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0.
分析奉节至巫溪高速公路某标段岩质高陡斜坡失稳的成因,及斜坡对路基形式和施工进度的影响。建立岩质斜坡堆积体路基的地质模型和深埋微型桩群的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在路基下滑动面上布置深埋微型桩;在填方路基坡脚布置框架式微型桩组合结构,以增强路基的抗滑稳定性。最后,比较了深埋微型桩和混凝土阻滑键抗滑作用机理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