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9篇
  免费   470篇
公路运输   2473篇
综合类   1548篇
水路运输   767篇
铁路运输   1343篇
综合运输   268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388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335篇
  2011年   402篇
  2010年   420篇
  2009年   392篇
  2008年   423篇
  2007年   380篇
  2006年   354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公路桥梁高承台桩基沉降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桩基的沉降计算是桩基工程设计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探讨高承台桩基沉降特性,基于荷载传递法提出一种高承台桩基沉降计算方法,并采用多组不同参数对某高承台群桩的沉降特性进行了比较计算和深入分析,得到了多个影响因素下群桩沉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2.
MGM(1,n)模型在软土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提高高等级公路路基沉降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由灰色相似关联度分析优选各个相关预测变量,构建灰色MGM(1,n)模型进行沉降预测的方法,可以更全面有效地利用工程监测数据.实例分析对比表明,这种方法比其他常用沉降预测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3.
管桩加固软土路基桩土相对位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泽松  芮瑞  夏元友 《公路》2005,(8):280-284
管桩加固软土路基作为一种新的处理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路基稳定和总沉降的问题,但是桩顶平面会产生较大的桩土相对位移。对桩土相对位移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利用桩土相对位移的原型观测试验,从变形的角度研究桩土协同工作性状,同时提出了桩土相对位移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4.
土石混填路基沉降变形特征的二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石混填路基在我国西部山区已被广泛采用,但由于设计、施工规范不完善,路基经常出现不均匀沉降变形,导致路基开裂或失稳,降低了公路的服务水平。为了揭示土石混填路基的沉降变形特性,为设计和施工控制提供依据,采用二维力学框架,进行了不同工况和不同压实度土石混填路基的二维力学模型试验,再现了土石混填路基的沉降变形性状。试验结果表明,填筑高度和压实度是影响路基沉降量的主要因素;路基的施工期沉降远大于工后沉降,但施工期沉降的发展速度较快,工后沉降发展速度缓慢。随路基填筑高度的增加,施工期沉降呈抛物线增长,工后沉降趋于线性增长;压实度不足时,路基的工后沉降量可能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135.
基于目前道路桥梁沉降段施工建设应用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沉降病害发生的原因和施工技术应用现状,并提出了具体问题的解决对策,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借鉴。结果表明,要想优化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必须充分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的施工技术应用方法和标准。  相似文献   
136.
山区高填方路基的工后不均匀沉降是导致乡村公路工程相关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选择科学合理的路基处理措施可有效地减小高填方路基工后差异沉降的产生。以蓟县果东果西路工程、蓟县狐狸峪路工程为例,对高填方路基处理方法进行了阐述,处理措施成效分析表明工程质量保持良好,无下沉、开裂、塌陷等质量问题发生。  相似文献   
137.
为了对比研究不同软基厚度的沉降规律,运用二维比奥固结有限元理论,采用二维非线性邓肯-张双曲线模型,计算不同软基厚度时基础沉降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在软基深度一定的情况下,最终沉降基本与路堤高度成正比;软基深度较小时,最大沉降发生在路堤斜坡部分对应的软基表面上,而深度较大(15 m以上)时,路堤中心点处的沉降变形最大。  相似文献   
138.
铁路路基与桥梁刚度不同,荷载作用下连接处产生沉降差异,使钢轨轨面产生弯折,影响轨道平顺性,危及列车的平稳运行及行车安全。为此,在路桥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的设置原则主要是加强路基结构竖向刚度和减小轨面弯折变形。过渡段的设置方式主要为加强路堤结构强度、提高填料压实标准、减轻路堤结构自重和在路基与桥梁间设置钢筋混凝土搭板,其中采用级配较好的粗粒料填筑法为常用方法,深层混凝土搭板可使刚性桥台与柔性路基间的刚度逐渐变化,有效处理过渡段差异沉降问题。  相似文献   
139.
阐述海洋环境观测系统的内涵和重要作用,总结梳理了国际合作层面以及美国、英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海洋环境观测系统与技术现状,研究提出了国外海洋环境观测系统与技术在体系架构、观测手段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层面的体系化、网络化、标准化等发展趋势,并给出了我国海洋环境观测的深度军民融合、利用成熟高新技术、扩展辅助决策应用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0.
为保证机场的正常运营,在盾构下穿机场的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沉降变形控制的要求较高,因此对穿越过程中的施工控制和变形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盾构下穿机场的工程条件,分析盾构下穿过程中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同时,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盾构下穿机场过程中的地表沉降变形规律,并利用R/S分析法对地表沉降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盾构施工引起的机场地表变形均在控制值范围以内,且各监测点在不同序列条件下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具有沉降持续减弱的趋势,验证下穿过程中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为类似下穿机场的盾构施工提供一定的实践经验,也为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形规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