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18篇
  免费   417篇
公路运输   9161篇
综合类   7480篇
水路运输   1042篇
铁路运输   957篇
综合运输   795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384篇
  2022年   303篇
  2021年   522篇
  2020年   311篇
  2019年   381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297篇
  2015年   507篇
  2014年   1191篇
  2013年   1114篇
  2012年   1143篇
  2011年   1439篇
  2010年   1356篇
  2009年   1592篇
  2008年   1289篇
  2007年   1045篇
  2006年   915篇
  2005年   868篇
  2004年   764篇
  2003年   773篇
  2002年   497篇
  2001年   424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91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51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9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针对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检测方法普遍存在检测效率低、无法快速对其进行评价的问题,采用逆光拍摄粗集料颗粒图像的方法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集料颗粒的正面图像和侧面图像进行采集,并采用最小外接椭圆法提取图像中集料颗粒的轮廓,分别对针状颗粒和片状颗粒进行评价,结合两者评价标准得出针片状颗粒含量评价指标;通过对粗集料颗粒针片状含量进行实测分析,并与现行规范方法实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集料颗粒针片状含量评价指标,能较好地评价粗集料针片状含量; 2)对比不同分档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实测结果,随着集料颗粒粒径的减小,图像法识别准确性降低,表明该方法对较大粒径集料颗粒针片状含量评价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3) 9.5 mm以上的粗集料针片状评价相关系数能达到0.9以上,而9.5 mm以下相关系数在0.9以下,可靠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92.
介绍了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技术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对工程中各种参数及结果的描述,让人对该技术有了个清楚的认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3.
沥青混凝土路面就地热再生工艺及设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介绍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就地热再生工艺及设备的主要组成和结构特点,阐述了设备引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4.
简要介绍了PM—400—48—TRK型沥青路面修补车的性能及优点,分析了该车对高速公路坑槽修补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坑槽修补设备选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5.
填石路堤与土石路堤的施工和质量控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爱国 《中南公路工程》2003,28(1):66-67,73
通过京福国道主干线徐州东绕城调整公路的工程实践,介绍了填石路堤与土石路堤的施工和质量控制方法。将填石路基摊铺层分为粗粒层和细粒层两层;引入布设测量观测点手段,对松铺厚度和压实度的判定给出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6.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过程中离析现象的成因与处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宁靖盐高速公路盐城段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施工时出现离析现象的调查分析及其处理方法,提出了如何在工艺上消除离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7.
分析现行规范中对沥青面层压实度的要求和不足,介绍了江苏省对沥青面层压实采取“双控”的作法,提出了一些加强压实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8.
介绍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研项目“超薄层沥青混凝土面层技术研究”的部分结果;给出了薄层混凝土材料的模量参数;并且对动态模量试验结果作了一定的分析;提出了静态、动态模量之间简单的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199.
沥青混合料水损害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涛  黄晓明 《公路》2003,(8):13-17
通过比较国内常用的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及AASHT0 T283试验的结果。以条件与非条件的稳定度或劈裂抗拉强度的比值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上述3种试验方法的优缺点和使用条件。研究他们的内在区别、联系及影响它们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从而探求我国的评价方法与工程实际的相关性。它们在实际使用中究竟具有多大可靠性。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0.
钱育锋 《公路》2003,(8):156-161
结合四川省甘孜州川藏南线沥青路工程建设情况和阿坝州草原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修筑技术的研究,对四川省高寒地区常见的公路病害进行了分析,总结和探索了路基病害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