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34篇
公路运输   187篇
综合类   97篇
水路运输   7篇
铁路运输   99篇
综合运输   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11.
首先公路路线方案应尽可能的便捷、减少绕行.并且线位与地形、地势相适应.避免对山区环境高填深挖的大规模破坏。隧道选址时原则上服从路线总体走向,隧道的布设充分考虑洞口位置的选择.避免浅埋、偏压、地质不良地段对隧道的影响。同时对于洞口内外线形一致予以充分重视,减少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12.
文章针对隧道洞口施工的特点,重点介绍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洞口施工方案的设计要点、掘进的关键技术以及绿色(自然)进洞的新理念,对隧道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3.
李铮 《交通与社会》2001,(23):31-32
详述了不同材料的洞身和各种构造型式洞身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4.
以重庆市内多座隧道为研究对象,应用心理评定的SD法构建城市隧道洞口环境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对构建的指标进行样本分析,实现隧道洞口环境协调性评价。通过对试验对象进行的评价实证,证明建立的评价指标、方法合理可行,可以为城市隧道洞口环境协调性评价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5.
准确预测隧道洞口段沉降变形是保障安全进洞的重点工作,如何解决输入层维度高的问题以及准确描述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的性能意义重大。因此,将主成分分析法(PCA)、优化算法和支持向量回归机(SVR)相结合,提出6个基于PCA和优化算法的SVR组合预测模型。首先,通过PCA筛选影响拱顶沉降的主要因素;其次,采用遗传算法(GA)、粒子群算法(PSO)和灰狼算法(GWO),对SVR的惩罚因子和核参数进行寻优;最后,将组合预测模型应用到温州市石鼻头隧道,采用相关性系数(R)、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对预测模型的性能进行比较评价,并构建模型查询表。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模型均有较高精度,R≥0.987 0,RMSE≤6.792 4 mm,MAE≤3.493 7 mm;PCA降维后,GA优化后的SVR预测模型的预测效率提高了65%,PSO和GWO优化后的SVR预测模型减少了输入层维度,但需要更大的k值,降低了预测效率,PCA-GWO-SVR模型尤为明显;PCA-PSO-SVR预测模型的鲁棒性更强。  相似文献   
116.
陈海军 《隧道建设》2018,38(2):270-276
针对特大跨度黄土隧道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工程实例,重点探讨洞口高边坡防护、快速掘进、下穿建(构)筑物措施、洞内变形控制、地表陷穴回填以及地表裂缝处理等技术要点,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对于黄土隧道的进洞方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择,如果“早进洞”存在风险时,也可选择高刷方进洞方案; 三台阶七步法快速掘进不宜一味追求进尺,优化施工组织,加强工序衔接,实现短进尺、快循环才是关键; 黄土隧道的沉降可以通过采取分部开挖、加强超前支护、减小开挖进尺和及时封闭仰拱等措施进行有效控制; 黄土陷穴采用三七灰土、沙泥浆回填措施是可靠的; 隧道浅埋段地表裂缝不易避免,但可通过洞内控制措施来减小其规模,对于已经出现的裂缝,应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17.
为研究双侧壁导坑法下大跨度隧道洞口段围岩变形情况,依据石人子沟隧道数值计算及现场实测得到的围岩变形数据,从地表沉降、周边收敛等方面对隧道洞口段围岩变形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人子沟隧道先行导洞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比重较大,占总变形量的50%左右;各导洞开挖是围岩相应部位变形量增加的主因,凸显了过程控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8.
熊俊楠  关惠平 《路基工程》2011,(2):129-131,134
通过对广元—巴中高速公路鸡鸣垭隧道洞口段围岩三维变形监测,研究围岩动态变化,提出了水平收敛回归模型和拱顶下沉回归模型,有效地预测洞顶边坡滑动、初期支护破坏等险情,为隧道洞口段安全施工、采取防治措施及确定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9.
王军 《路基工程》2011,(2):172-174
结合重庆—长沙高速公路大湾隧道,介绍了隧道通过崩坡积层的施工技术。大湾隧道上方分别为B5,B6两个标段的施工便道,过往车辆载重量大,通过频率高,在隧道施工中既要保证掘进的顺利进行,又要使施工便道安全畅通。其技术措施包括采用超前大管棚、单侧壁导坑法、小导管注浆加固崩坡积层及钢架混凝土等,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0.
隧道洞口段是隧道抗震设计的薄弱部位,文章从瑞利波动方程出发,推导了洞口段地层在瑞利波作用下的峰值位移、峰值加速度和地层曲率的计算公式,并探讨了洞口段抗震设防长度。分析结果表明:在瑞利波作用下,地层位移、曲率和加速度随隧道埋深的增大而迅速减小,因此当洞口埋深达到一定程度后,地层对隧道的强加位移已很小,无需再设防;现行隧道设计规范规定的洞口段抗震设防长度偏短,应延长。最后,结合汶川地震隧道洞口段破坏长度,进行了分析验证,分析结论可供隧道抗震设计、灾后重建和今后有关规范修订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