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34篇
公路运输   187篇
综合类   97篇
水路运输   7篇
铁路运输   99篇
综合运输   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91.
192.
193.
194.
195.
山岭偏压隧道洞口段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道318线黄草坪2#隧道进洞口段为原型开展大型振动台物理模型试验方案设计.首先对模型箱体设计以及模拟相似材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和制作方法进行分析和介绍.在此基础上结合既有研究成果和精简原则,对量测仪器进行了合理布置,最后介绍模型的浇筑过程和地震输入及加载制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试验方案设计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6.
FLAC在宜万铁路某隧道洞口段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浪波  王鹰 《铁道勘察》2009,35(5):77-80
拉格朗日元法(FLAC)是一种新的数值分析方法,特别适合于求解非线性的大变形问题,在岩土力学中有重要的应用。首先介绍了其基本原理,并利用FLAC程序,对宜(昌)-万(州)铁路白龙坝Ⅱ线隧道洞口边坡,分别在两种不同条件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稳定性分析。以模型中出现的位移云图及跟踪节点位移来分析其稳定性,得出在考虑开挖爆破等动荷载的影响下,隧道洞口段边坡是不稳定的(与实际相符),这对隧道的设计施工无疑具有指导意义。另外,利用FLAC对隧道洞口段边坡进行动力分析的文献较为鲜见,该方法为解决此类边坡动力条件下的稳定问题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97.
结合多个高速公路隧道选线及洞口线形设计实例,对隧道选线和洞口线形设计的原则和规范要求进行了深层次阐述,对隧道洞口设计过程中对线形一致的理解歧义给予了明确意见。避免隧道洞口的线形突变,保证洞口视距需求是隧道洞口线形设计的主要精髓。  相似文献   
198.
射流风机与洞口风道组合通风效果一直是学术界和工程界关注的关键科学问题,在长度超过5km的内燃牵引隧道中,射流风机并未有效阻止风流从洞口隧道内流出,未达到设计通风效果。采用CFD计算软件FLUENT建立三维非线性力学模型,研究洞口射流风机安装断面连接方式、轴流送风口风速、射流风机台数关键因素影响效果。射流风机安装处设置渐变过渡段后,风机吹出的风流可以平稳的进入隧道,从洞口引入新风效果明显;在同样的风量下,送风口风速不同,产生阻力也不同,对洞口端引入新风产生影响,设计中应适当降低送风口风速;在洞口设置同样的射流风机,轴流送风道送入的风量不同,洞口端隧道内风流的状态不同,当送风量大到一定程度时,将产生洞口段隧道风流流出,设计中洞口射流风机的台数应根据送风道的送风量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99.
以京福铁路客专(闽赣段)梅树岭隧道为工程背景,针对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的施工,从方案确定及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出发,依据施工状况提出具体的处理措施。实践证明,所采取的措施及处理方法保证了隧道洞口的施工安全及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200.
山区隧道洞口段常处于偏压、岩堆、浅埋软弱围岩等不良地质地段,以往不良地质的洞口段施工,从施工准备到洞口段建成,常需3-6个月时间,主要原因是对地质情况认识不清,施工方法不当,支护不及时,不到位,以致造成洞口段坍方,进洞困难,以浙江省50省道龙丽线沐尘隧道为实例,对典型的不良地质洞口的进洞和洞口段的施工提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