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34篇
公路运输   187篇
综合类   97篇
水路运输   7篇
铁路运输   99篇
综合运输   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381.
介绍梧桐山隧道下行隧道出口段的塌体处理情况,根据该处有边防公路这一特殊要求,采取塌体限量注浆、管棚支护并设地面锚杆综合整治方法,安全顺利地通过了塌方段。  相似文献   
382.
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洞口段的施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浅埋、偏压、围岩破碎等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洞口段施工,经常会出现洞口坍塌,甚至造成洞顶山体滑坡,主要原因是对地质情况认识模糊,施工方法不当,机具设备、材料选用达不到质量要求.以楚雄至大理高速公路九顿坡隧道上行线进口为例,对复杂地质条件下洞口段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83.
高新利 《隧道建设》2000,20(B05):26-29
本文分析了在一特定情况下的洞口失稳的机理以及设计的思路。虽然这种情况较特殊,但土木工程也有其共性的一面希望本文能给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384.
隧道洞口坡段落石灾害危险性等级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于隧道洞口坡段落石灾害防治决策的需要,针对铁路和公路的隧道洞口及交通运营特点,从落石致灾可能性(包括危岩崩落可能性、落石达到洞口区域可能性)和致灾严重性2个方面对落石灾害危险性等级进行综合评价,据此定义隧道洞口坡段落石灾害危险性分级指标,并在量化评分各影响因子的基础上,建立隧道洞口区域落石灾害危险性等级评价方法。将该方法用于8个隧道洞口的落石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落石防治决策需要,并可为落石运动路径、速度、动能等计算设定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385.
软弱地层大断面铁路隧道进洞方法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软弱地层隧道洞口暗挖进洞施工的难题,以新建成昆铁路杨家湾隧道和西(安)成(都)高铁石梯子隧道为工程依托,采用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隧道洞口边仰坡稳定性及加固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软弱地层隧道洞口上台阶开挖及开挖至路基面,仰坡安全系数均小于1,处于不稳定状态易形成潜在滑动面,开挖塌方风险大。基于隧道洞口稳定性分析,隧道仰坡滑塌必然存在潜在滑动面,洞口加固设计应以稳定滑动面为核心;基于该设计理念提出隧道洞口加固设计的3种方法,分别为玻璃纤维钻孔桩加固方法、桩基托梁护拱加固方法和纵横梁加固方法。3种方法的核心设计理念是通过洞口护拱或明洞对仰坡滑坡体形成反压,通过锚固桩或玻璃纤维桩抵抗潜在滑动面,并成功应用于新建成昆铁路杨家湾隧道和西成高铁石梯子隧道,保证隧道洞口的稳定性,并安全顺利暗挖进洞。  相似文献   
386.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深入,国家对该地区的抗震减灾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以郑西客专和宝兰客专线上比较典型的黄土隧道为工程背景进行振动台模型试验,本次试验加载的地震波形为正弦波(3~50 Hz)、汶川卧龙波和EL-Centro波,通过对试验过程中边坡和隧道洞口段的失稳破坏形式以及得到的实验数据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试验过程中模型在坡顶、坡面、拱顶以及拱脚处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坡顶中部出现错台和震陷。随着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增大边坡鼓出现象更加明显,同时存在隧道一侧滑塌破坏程度大于纯边坡一侧。(2)隧道的存在会加大坡面的加速度,坡顶边缘处的动力放大效应比较明显,当台面峰值加速度增大时会出现放大效应趋于"饱和"现象。(3)随着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增大,仰拱和拱顶的最大土压力值位置逐渐向隧道洞内延伸,洞口段衬砌加速度和土压力沿隧道轴向一般先增大再减小,洞口段的抗震设防长度建议为5倍的最大洞径。  相似文献   
387.
某隧道洞口段岩性为全风化石英片岩夹变粒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质地较软,洞身稳定性差,易坍塌。针对该隧道洞口段的具体地质条件,对隧道支护设计参数及施工方法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开挖过程中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受力特征,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88.
针对公路隧道洞口减光问题,根据隧道所处地质和地形环境、隧道洞门形式以及地理位置等,在隧道洞口设置不同构件的遮阳棚,形成平滑的亮度过渡带,防止洞内外亮度突变,从而有效地改善了隧道行车环境,确保行车安全和节能降耗,符合高速公路隧道安全、节能、环保的发展理念,在公路隧道设计中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89.
陈典华 《隧道建设》2013,33(12):1054-1058
预留洞口封堵在地铁施工中较为常见,以安德里北街站预留洞口现浇顶板封堵工程为依托,对交叉作业、大跨度、大厚度的预留洞口现浇顶板吊模施工技术进行探讨。通过对方案比选、方案设计与验算、施工工艺流程、安全、质量及重难点等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得出主要结论为: 可靠的吊模施工技术可以满足预留洞口现浇顶板施工的安全、质量、进度等要求,可以解决大跨度、大厚度的预留洞口吊模封堵的难题。  相似文献   
390.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我国在高海拔寒区及生态环境敏感地带修建的隧道会越来越多,隧道洞口段施工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后续整体工程进展,而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针对生态敏感区高寒地带铁路隧道工程洞口工程设计和施工难题,依托成兰铁路红桥关隧道,分析原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综合洞口优化、隧底加强、明洞接长、防排水优化四种手段的洞口工程优化方法,同时采取合理的施工工序和质量控制措施,经过现场应用,上述措施显著改善了生态敏感区高寒地带铁路隧道洞口环境,保证了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