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6篇
  免费   101篇
公路运输   1480篇
综合类   874篇
水路运输   1044篇
铁路运输   813篇
综合运输   106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284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港口科技》2006,(6):41-41
据英国《国际集装箱化》杂志最新统计显示,2005年度中国大陆入围30强的港口依次是上海、深圳、青岛、宁波、天津、广州、厦门和大连。  相似文献   
62.
2005年12月1日下午4时许,“柳州风华18”船装载浓硫酸下航时,在柳江小麻子滩发生搁浅事故。柳州海事局及时组织力量紧张有序地开展施救,经过了昼夜的奋战,成功地救出了船舶,排除了险情,避免了一起化学品泄漏,污染河流的重大事故发生。航运环境恶劣散化船舶下航出险今年11月底以  相似文献   
63.
站内电码化电路的常用发码方式有2种:一种是"叠加"发码,即在轨道电路传输通道内,轨道电路信息和机车信号信息同时存在,发码设备与轨道电路设备并联,两者同时向轨道传输通道发送信息;另一种是"预叠加"发码,"预"就是在列车占用某一区段时,在本区段发码的同时,相邻的下一个区段也发码.这2种发码方式在电路设计上都能够满足列车运行的需要,但有时因设计只考虑到车站的通过进路发码,而忽略了平行进路的发码,使得发码电路的防护区范围过大,造成机车接收不到运行信息的情况,不但给行车安全造成了不利因素,而且严重制约了车站的作业效率.通过分析一起实际运用中电码化电路发生的故障,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保证机车连续接收运行信息,确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64.
从铁道牵引变压器标准化的结构基本参数入手,利用Inventor软件采用Top-down设计思路,通过变压器基本参数建立结构骨架,然后与上级模块配合细化结构参数,完成初步结构设计,对结构优化完善,建立自适应模块,充实通用件库,最终完成总装配,生成与3D图参数关联的传统2D图纸,完成牵引变压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65.
介绍了25Hz相敏轨道电路预叠加四线制电码化和四线制闭环叠加电码化后,针对送电端发码和受电端发码的不同,给出了轨道电路和电码化设备的测试调整方法和参数,并提出了现场开通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6.
对普速铁路无配线车站信号机的两种设置方式提出各自的电码化设计方案,并用继电电路实现该方案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7.
郭塘站自广州枢纽信号显示三改四及ZPW-2000闭环电码化改造开通使用以后,多次发生列车中途停车。郭塘站至江村下行到达场场间平面布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68.
咸铜线耀县、黄堡、孝北堡3站大修改造后,电务设备更换为TYJL-Ⅱ型计算机联锁与LDJLZ-Ⅱ型全电子执行单元。站内电码化为25Hz相敏轨道电路叠加ZPW-2000A移频,其正线、侧线电码化  相似文献   
69.
结合秦沈沟海联络线的工程应用实例,当客运专线车站与普速车站区间设有通过信号机,且客运专线车站所辖区间采用CTCS-2级列控系统编码,而普速车站所辖区间采用无绝缘轨道电路继电编码时;为满足普速车站站内联锁及电码化对离去轨继电器的要求,设计出了两种解决方案,对类似工程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0.
为推进"智慧海事"的发展,切实提升我国的海洋服务能力,从影响水上应急业务发展的因素人手,分析我国水上应急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有关指导文件对水上应急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提出现实条件下操作性强的智能化、平台化的水上应急工作技术发展路径.该路径可作为水上应急业务与新技术融合发展的突破方向,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履行国际公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