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1篇
公路运输   35篇
综合类   27篇
水路运输   9篇
铁路运输   57篇
综合运输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吕梁山隧道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极丰富,洞身穿越含水层厚度大。在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勘察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对隧道洞身内富水段、涌水量进行预测评价。富水主要集中在隧道中前段、断层上下盘裂隙带。施工中有遇涌水突水的可能,在采取预防措施的同时,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工程区水文环境,保持原有自然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22.
在详细分析了本地下室基坑有关资料后,选择轻型井点降水作为本工程的降水方法,并进行了轻型井点降水的平面和高程设计,重点进行了涌水量、井管数目和井管间距的设计,介绍了本工程的施工设备和工艺,最后还论述了本工程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3.
本文根据水力学中薄壁自由式小孔口稳定出流公式导出了一种新的计算公式,该公式在隧道工程中可根据炮眼或裂隙的涌水量来估算含水体的储水量,也可预测未来、反算前期的涌水量。公式中不含任何与含水介质及炮眼或裂隙形状有关的参数,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4.
基于轴对称解析解,分析了水头高度、衬砌厚度、衬砌渗透性、注浆参数及隧道尺寸等因素对衬砌水压力折减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衬砌与围岩相对渗透性对衬砌水压力折减系数影响最明显,衬砌的渗透性是决定水压力折减系数大小的主要因素。注浆的主要作用就是控制地下水排放流量,水压力"卸载"与否取决于衬砌的渗透性。当衬砌渗透系数足够小时,无论是加大注浆圈厚度,还是降低其渗透系数,都不能起到降低水压力荷载的作用,而当衬砌具有一定透水性时,围岩注浆既能限制地下水排放又能降低衬砌水压力。  相似文献   
25.
《广东公路交通》2021,47(1):53-58
常用的涌水量监测方法存在数据误差较大的问题,沉降观测技术适应性也较差。以云茂高速公路TJ6标南寨隧道为依托,开展了隧道涌水量监测与沉降观测技术研究。依据泰斯公式与雅各布近似公式之间的误差关系,用非稳定流解析法对工程涌水量实行监测;依据工作基准点与拱顶(地表)沉降点之间的相对高程,通过全站仪三角高程法观测施工现场的拱顶与地表沉降情况,实现隧道沉降情况观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监测施工隧道的涌水情况。观测施工隧道拱顶与地表沉降时,观测结果既能充分反映土体与围岩的变化趋势,还能反映由于施工因素影响导致的异常变化,误差较小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6.
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涌水量预测中集水面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复杂地质区,为了科学地确定不同隧道穿越方式下的集水面积,本文以地形、岩性、地质构造3因素为基础构建不同的地质结构,结合隧道空间展布的变化对集水面积进行研究。归纳、总结了3类主要汇水地形、4类地质结构和2类隧道穿越方式。综合上述因素,总结出埋藏-向斜式、埋藏-背斜式、埋藏-单斜式和裸露-单斜式4种集水面积变化模式,同时得出不同模式中集水面积的确定方法。以渝利铁路箭沱湾隧道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隧道涌水量计算中集水面积属于第Ⅱ类模式,隧道穿越埋藏式地层,判断隧道集水面积时容易忽略部分面积,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7.
回灌工程与降水工程结合是兼顾工程安全建设和地下水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中心城区受到回灌场地和输水管线布设的限制,回灌区与降水区相距较近,回灌影响范围和降水影响范围有重叠,此时回灌和降水难免产生相互影响。以北京某地铁工程区间风井砂卵石潜水层降水回灌工程为例,结合现场试验、理论推导及数值分析,得出临近同层回灌使降水工程的基坑涌水量增加约40%,该研究对砂卵石等渗透性强潜水层回灌工程有一定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8.
李建伟 《铁道勘察》2011,37(6):72-76
某铁路隧道所处地貌为中低山区,降雨形成的地表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以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为主,另存在少量碎屑岩孔隙水。在断层和不同岩层接触破碎带存在构造裂隙水。隧道范围内浅部岩体的透水性和赋水性相对较强,向深部表现为由强一弱一微弱透水与非含水的变化规律,岩体渗透性与地质构造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隧道在断层和不同岩性接触面、破碎带、隧道沿线沟谷且岩层破碎的隧道浅埋区都是潜在涌水的重要地段,属于中等一强富水段。可能会发生集中涌水、涌泥等问题,在施工中应加强工程防范措施。另外,对隧道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9.
瓦日铁路为我国首条30 t轴重的重载铁路,嶂石岩地貌为我国特有的砂岩地貌。以太行山隧道为工程背景,系统分析嶂石岩地貌水文地质特征,并尝试应用不同涌水量预测方法对比分析预测精度,得出嶂石岩地貌区水文地质具二元结构,Ω套谷、宽张裂隙发育,岩溶泉水二次入渗补给等特征;Ω沟口、地形陡峻带、宽张裂隙发育带富水;宽张裂隙不发育区采用补给区修正大气降水入渗法,Ω套谷、宽张裂隙发育区采用补给模数修正地下水动力学法对涌水量进行预测,可信度较高。研究所得结论对嶂石岩地貌区水文地质分析及隧道涌水量预测具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30.
井点降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点降水技术在桥梁基础施工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已被广泛的应用 ,但在实际施工中 ,人们多以盲目的根据经验来确定降水井的深度及个数 ,缺乏详实、科学的理论根据 ,这样往往是以降水失败而告终或者以多打井、打深井增加工程成本为代价来换取成功。以松花江汊河特大桥 12号墩位承台基坑开挖为例 ,详细论述了利用管井井点降水该如何准确地确定降水井的深度、个数及井点布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