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1篇
公路运输   35篇
综合类   26篇
水路运输   9篇
铁路运输   56篇
综合运输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2 毫秒
71.
王繁高速公路太安岭隧道涌水量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太安岭隧道为例,利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对隧道开挖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隧道全线属于弱富水段,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隧道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72.
隧道涌水量预测的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雷  赵剑  张和平 《公路交通技术》2007,(1):121-123,129
系统阐述了隧道涌水量预测的各种方法,从各种方法的原理出发,阐明了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及其工程应用情况,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3.
秦岭东梁隧道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及涌水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文艺 《铁道勘察》2009,35(6):62-65
秦岭东梁隧道地处秦岭高中山区,为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关键性控制工程之一,全长14.834km,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均较为复杂。在野外勘察的基础上,结合深孔抽提水试验资料及物探V8资料,采用地下水径流模数法及地下水动力学法对隧道涌水量进行了计算预测,为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4.
枫香坡隧道岩溶发育规律及涌水量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晓光 《铁道勘察》2011,37(1):83-87
枫香坡岩溶隧道地处武陵山低中山区,为黔江至张家界至常德线关键性控制工程之一,全长4 780 m,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均较为复杂。在野外勘察的基础上,分析评价了其地质构造、地下水类型、含水岩组划分及富水性、地下水循环、地下河管道分布等水文地质特征,并采用降雨入渗法、地下径流模数法以及宜万铁路关于岩溶隧道的研究成果对比分析。预测结果表明,隧道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分别为16 846 m3/d和115 710 m3/d,为隧道设计及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5.
隧道涌水预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涌水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一种灾害现象,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来预测涌水量,有助于预警和制定施工对策。结合工程实例,根据现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环境调查,分别采用降水入渗法和地下水动力学法计算了隧道涌水量,通过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为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数据。  相似文献   
76.
地铁车站深基坑降水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深基坑降水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介绍了合理的现场抽水试验及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天津地铁沙柳路车站深基坑开挖所采用的管井井点降水方案的设计情况。按该方案顺利地完成了基坑的施工。  相似文献   
77.
裴小杰 《水上消防》2024,(2):175-177
涌水量的预测对于隧道合理设计、安全施工及正常运营起到关键性作用。以G312线傅苦路段大湾隧道为例,本研究基于隧址地区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料分析,评价了大湾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利用水均衡法预测了大湾隧道的涌水量。结果表明:采用大气降水入渗法和地下径流模数法预测大湾隧道的正常涌水量分别为25 m3/d和25.92 m3/d,最大涌水量分别为75.0 m3/d和77.76 m3/d;利用地下水径流模数法预测黄土隧道的最大涌水量较大,可用于黄土隧道的设计、施工及运维。  相似文献   
78.
基于地下水动力学的地铁隧道裂隙水预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城市中土岩组合的矿山法地铁隧道的实际情况,文章基于隧道潜水含水体的连续多孔介质模型建立了潜水含水体与裂隙含水体的组合介质分析模型;结合地下水动力学理论,推导了适用于该模型的裂隙水涌水量预测公式,并给出了公式中参数的具体取值方法,提出了该公式在地铁隧道注浆加固断面的涌水量预测中的应用方法。以青岛地铁隧道工程为依托,分别用解析法和数值分析法预测了隧道的涌水量,并与现场试验测量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解析公式预测值误差较小,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最后,分析了不同的洞室形状对隧道涌水的影响,得出了在地铁工程中断面形状对涌水量影响较小的结论。基于以上研究,文章推导的解析公式对土岩组合地层中地铁隧道涌水量的预测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9.
为了探究全包型防排水系统和半包型防排水系统的特点及适用条件,依托深圳市轨道交通8号线梧沙区间隧道,对隧道的防排水方案设计进行研究。运用迈达斯GTS软件对不同高度水头的隧道半包型防排水结构进行渗流分析,得出孔隙水压力分布规律和隧道涌水量大小。根据相关的理论分析,验算防排水方案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梧沙隧道施工阶段正常涌水量为4 326 m3/d,排水装置符合其排水需求;半包型防排水体系施工方便,受力更好,但对周围环境会有一定的影响,适用于高水头,围岩等级较好的情况;全包型防排水结构对环境几乎无影响,但施工较困难,适用于低水头,围岩等级较差的情况。  相似文献   
80.
孙徐 《路基工程》2013,(6):204-207
在碳酸盐岩广泛分布的西南地区,穿越碳酸盐岩地层的隧道,大多数都曾遭遇不同程度的岩溶突水、突泥灾害。在资料搜集与整理的基础上,通过水文地质分析方法,重点研究了某隧道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层含水岩组的划分、岩溶水的补、径、排条件及岩溶发育规律,并划分成了两个一级地下水系统;预测了隧道在断层F5处的涌水量,施工时应备有涌水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