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14篇
  免费   615篇
公路运输   12203篇
综合类   10724篇
水路运输   2750篇
铁路运输   4238篇
综合运输   1214篇
  2024年   238篇
  2023年   498篇
  2022年   626篇
  2021年   867篇
  2020年   643篇
  2019年   410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305篇
  2016年   350篇
  2015年   691篇
  2014年   1473篇
  2013年   1410篇
  2012年   1392篇
  2011年   1935篇
  2010年   1923篇
  2009年   2330篇
  2008年   2033篇
  2007年   1629篇
  2006年   1589篇
  2005年   1452篇
  2004年   1382篇
  2003年   1371篇
  2002年   1014篇
  2001年   892篇
  2000年   796篇
  1999年   494篇
  1998年   458篇
  1997年   396篇
  1996年   416篇
  1995年   358篇
  1994年   316篇
  1993年   294篇
  1992年   297篇
  1991年   240篇
  1990年   224篇
  1989年   20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冷涂型彩色防滑路面的表面构造进行阐述,并通过制作试样,对彩色防滑路面进行了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组分条件下,冷涂型薄层彩色防滑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附着性能和骨料性能,适用于隧道出入口、匝道、收费口等抗滑性能不足的路段。为进一步说明将冷涂型薄层彩色防滑路面作为抗滑措施的可行性,以某隧道出入口彩色防滑路面施工作为实体工程,经过现场检测和调查,确认了其防滑效果。  相似文献   
2.
《水道港口》2019,(5):578-582
高烈度地震区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强震作用下发生损伤破坏不可避免,针对当前结构薄弱部位普遍采用的抗震措施,基于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分别研究了结构表面配筋和采用超高韧性混凝土(UHTCC)的地震动损伤破坏特征,对比了两种抗震措施下的结构顶部位移、表面损伤特征,分析了不同配筋面积和UHTCC加固面积的效果。结果表明,纤维掺量与配筋率相同的情况下,配筋和UHTCC对于结构损伤的降低程度接近,都能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相比而言,UHTCC对裂缝开度的限制更好。  相似文献   
3.
4.
对西柏坡高速公路二环路至霍寨段工程七标段跨越京昆高速公路2×42 m钢混凝土叠合连续梁进行实验。通过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与实际施工过程中监控的数据进行对比,验证预加荷载法能否达到大幅减少负弯矩区混凝土应力的效果。检验施工质量,最终得出能否在很薄的混凝土截面只施加少量预应力钢筋通过预加荷载工法满足负弯矩区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受拉性能,保证桥梁安全可靠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以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函谷关隧道为例,从喷射混凝土拌和料、机械设备和喷射方法几个面介绍黄土隧道中应用湿喷砼技术控制喷射混凝土回弹的工艺,能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7.
针对桥梁刚度识别问题, 在常规桥梁荷载试验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将试验加载车沿桥梁纵向逐步前进加载进行桥梁刚度量化识别的方法。引入刚度影响因子矩阵, 采用步进加载及有限元模型分别建立实测挠度变化矩阵和计算挠度变化矩阵, 并建立控制偏差逼近水平从而对刚度影响因子进行识别的方法及流程。以一座系杆拱桥为例, 验证了单一区域及多区域损伤的识别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 拱脚外区域识别精度可达到6.6%;采用步进加载方法可以对混凝土桥梁的刚度进行定位与量化识别; 采用多项式拟合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后, 可提高识别精度, 逼近水平提高18%。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高寒大温差冻融环境对公路隧道衬砌结构长期服役性能的影响, 采用现场测试方法得到了姜路岭隧道洞口温度变化规律, 基于室内冻融循环试验拟合了冻融环境下衬砌混凝土力学性能劣化计算公式, 应用荷载结构法建立了高寒冻融环境下衬砌结构服役性能的时空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铺设厚度为5cm、导热系数为0.03 W·(m·℃)-1的保温层后, 姜路岭隧道1年内经历的等效室内冻融循环次数从8下降为0.32;无保温层且混凝土饱水条件下, 5、10、15、20年后拱脚处截面安全系数相对于刚服役时分别降低了0.6%、23.7%、41.1%、69.8%, 二次衬砌服役20年后安全系数已不能满足结构承载的要求; 铺设厚度为5cm、导热系数为0.03 W·(m·℃)-1的保温层后, 二次衬砌服役100年后安全系数仍能够满足承载要求。可见冻融循环的剧烈程度对衬砌结构长期服役性能影响显著, 保温层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冻融环境。  相似文献   
9.
李准华  董萌  王国民  李庆择 《公路》2020,(1):108-113
随着时间的发展,早期建设的斜拉桥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换索期。虽然换索技术日趋成熟,但是大索距、低梁高、大跨度的混凝土斜拉桥的整根换索仍存在很大的风险。从索距、梁高、跨度等因素分析了换索过程中主梁下缘应力的变化,以及空间效应的计算在该类斜拉桥整根换索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换索过程中的相应对策,以期为日后类似桥梁的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马岢言  万娟霞 《公路》2020,(11):347-353
坑槽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重要病害形式之一,产生后将影响行车舒适与安全,但目前缺乏准确、系统的坑槽区域行车舒适性评价方法。在路面坑槽区域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轮胎与坑槽底部的接触状态,确定坑槽有效深度;以此为基础,建立车辆振动模型,获得车辆经过坑槽区域时的人体加速度时程曲线,进而以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为指标评价行车舒适性;分析坑槽深度、坑槽平面尺寸、车速、路面纵坡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提出行车舒适性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当坑槽长度L≥2(2rh-h2)1/2时,坑槽有效深度hv=h,否则hv=r-(r2-(L/2)2)1/22,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为0.95m/s2,人体主观感受为"不舒适",坑槽的存在明显降低了行车舒适性;坑槽深度、坑槽平面尺寸、车速、路面纵坡均对行车舒适性影响较大,在行车舒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