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7篇
  免费   76篇
公路运输   302篇
综合类   459篇
水路运输   225篇
铁路运输   221篇
综合运输   3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为了验证高频振捣滑模摊铺工艺的可靠性及其对含大粒径骨料(最大粒径为40 mm)干硬性混凝土疲劳演化特征的影响, 分别采用小型机具施工工艺(低频振捣)和滑模施工工艺(高频振捣)在郑州新郑机场摊铺40 cm厚混凝土道面板; 对现场切割试件与室内相同配比成型的试件(尺寸均为150 mm×150 mm×550 mm)进行了弯拉强度与疲劳试验, 测量了跨中梁底应变和竖向位移; 根据可靠度理论分析了不同工艺成型混凝土小梁的弯曲疲劳寿命概率分布特征, 建立了弯曲疲劳方程, 进一步分析了试件的弹性模量衰减特征和梁底残余拉伸应变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高频振捣工艺能使混凝土更加致密, 试件平均疲劳寿命较低频振动成型试件长约27%;双对数疲劳方程能够很好地表征含大粒径骨料道面混凝土的疲劳行为; 高应力水平下高频振捣成型混凝土疲劳寿命比室内成型混凝土长4%, 低应力水平下高频振捣成型混凝土疲劳寿命比室内成型混凝土长18%以上; 混凝土抗弯拉弹性模量随加载循环比的增加基本呈线性衰减特征, 试件临近破坏时的抗弯拉弹性模量为初始模量的50%~80%;在重复荷载作用下, 梁底轴向残余应变随加载次数的增加而增大; 提出的4种典型演化形态可表征不同应力水平下混凝土残余应变的复杂增长趋势; 骨料粒径增大是导致试件疲劳性能演变规律离散性的主要原因, 疲劳荷载作用下的累积损伤和骨料依次失效过程是混凝土残余应变演化曲线出现明显台阶特征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通过足尺环道加速加载试验建立室内试验与现场足尺道面板性能关联方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42.
文章对典型高桩码头施工网络计划仿真建模和资源均衡优化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典型高桩码头施工流程设计和施工空间划分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典型高桩码头施工网络计划仿真模型.而后在多种资源总量限定的前提下,建立了高桩码头施工网络计划"工期固定-资源均衡优化"数学模型,并设计了相应的遗传算法求解.最后通过典型工程应用说明了...  相似文献   
943.
一种双模式盲均衡新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克服常数模算法(CMA)收敛速度慢、稳态剩余误差大的缺点,研究了常数模算法与判决引导算法(DD)相结合的双模式盲均衡算法,通过分析CMA和DD之间的相似之处,引出了一种新的切换条件用于该算法中2种模式之间的切换,并提出了基于该新切换条件的双模式盲均衡新算法.与硬切换不同,新算法中2种模式对信号的均衡是交替进行的.新算法充分利用了CMA能使眼图睁开的良好性能和DD收敛速度快、稳态误差小的优点,使其具有比CMA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小的稳态剩余误差.用水声信道对算法的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4.
为研究地铁网络的韧性演化规律,本文从网络连通性、自适应性、有效性角度构建评估地铁网络稳定性的测度指标,考虑交通网络中OD流量分布的影响,提出基于加权耦合映像格子模型的地铁网络级联失效分析方法.以北京地铁2014年和2018年两个网络为例,构建基于P空间客流加权复杂网络的动态稳定性分析模型,选取网络中重要程度不同的3个节...  相似文献   
945.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背景下的网络客流需求及换乘特征,通过对换乘站运力协调匹配影响因素的分析,引入进站断面满载率、换乘满载率、离站断面满载率等指标,建立了换乘站线路间运力协调匹配评估指标,以评估换乘站客流匹配情况;同时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所有换乘站运力协调的综合匹配评估指标。通过计算重庆和成都两个城市典型换乘站运力协调匹配评估指标,并与现场调研情况进行对比,认为所建立的评估指标可基本反映换乘站的运力综合协调匹配情况。  相似文献   
946.
岩质高边坡变形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边坡演化都将经历表生改造、时效变形和破坏过程三个阶段。开挖引起边坡的变形理论值可用FLAC^3D数值模拟分析得到,当现场监测变形值小于理论值时,边坡变形不会进入时效变形阶段,边坡处于稳定状态。以318国道二康段一岩质高边坡安全监测为例,从边坡演化机制角度探讨开挖对边坡变形与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7.
948.
针对中国规范关于堆场所需容量的计算公式不适用热带地区企业专营专运的海外矿石铁水联运项目问题,采用离散单元法研究港口装卸作业活动,分析影响堆场所需容量的因素,建立函数表达式,基于Flexsim建立仿真模型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综合影响不均衡系数取值范围,确定堆场所需容量,可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9.
大掺量膨胀剂水泥浆作为锚固体的新型自膨胀高强预压锚固技术可显著提升锚杆抗拔力,为研究该技术在围岩侧限条件下的锚固性能,研发了模拟地应力条件下岩体锚固的装置及方法,并开展了不同围岩侧限等级、不同膨胀剂掺量条件下锚固体膨胀应力实时监测及拉拔试验,分析了膨胀应力演化规律、锚固破坏形态及抗拔力提升机理、锚杆界面力学特性及锚固系统破坏耗能规律。结果表明:①内界面应力存在随时间的损失效应,损失率随掺量呈线性递减的关系;定义了协同应力,指出内界面应力峰值与协同应力峰值存在滞后时差,并从应力传递的角度解释了其力学机制。②拉拔过程中微扩头"卡"在锚孔内并不断上移形成了该锚固体系独特的"荷载平台效应",极大提升了锚固系统的延性及破坏极限耗能值,并绘制了该效应的力学机制图;建立了自膨胀锚杆的极限抗拔力预测模型,指出初始侧限应力值对极限抗拔力呈指数式影响,表明在工程运用中侧限约束强的围岩能大幅提升锚杆极限抗拔力。③引入自膨胀影响系数λ、围岩侧限影响系数k,建立了自膨胀锚固体系的锚杆界面力学公式及能量方程,并结合算例验证了公式的可行性;得出0.7 MPa初始侧限应力条件下,ω=30%的锚固极限抗拔力较普通锚固提升了2.38倍,锚杆峰前位移量提高了1.08倍,锚固系统峰前耗能值提升了6.34倍。  相似文献   
950.
考虑了自供电路侧单元在分组传输过程中能量收集、车辆到达与车速的随机性, 基于受限马尔科夫决策模型建立分组调度系统模型, 研究了分组平均传输时延与能量消耗; 分析了在能量队列约束下最小分组平均传输时延的优化问题, 提出了自供电路侧单元能量-时延均衡分组调度策略, 通过仿真试验分析了最优分组调度策略性能, 并与贪婪中继方案和Q-learning算法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 该分组调度策略具有双门限结构, 系统通过自供电路侧单元的能量队列状态以及到达车辆的车速状态确定决策变量, 使系统可以在考虑能量利用效率的前提下降低监测数据分组的平均传输时延, 保证自供电路侧单元在能量存储不溢出不耗尽的同时, 最小化系统分组平均传输时延; 在单分组发送模型中, 提出的分组调度策略的平均传输时延相比贪婪中继方案降低了15.7%, 相比Q-learning算法降低了13.5%;在批量分组发送模型中, 其分组平均传输时延相比贪婪中继方案降低了20.4%, 相比Q-learning算法降低了1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