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18篇
公路运输   35篇
综合类   41篇
水路运输   168篇
铁路运输   15篇
综合运输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基于两年实测数据,本文对西沙海域某泻湖的内潮和分层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主要分潮为K1、O1和M2分潮.对于分层流,SSA分潮的影响应值得注意.对余潮和余流的分析表明余潮和余流主要分布在低频区,且该时间段内台风和冷空气的影响没有引起明显的水位变化.潮流向玫瑰图表明潮流方向受地形影响,以沿岸反复流为主;而余流则以...  相似文献   
52.
舟山海域属于多岛屿海域,潮波受岛屿地形条件影响复杂。根据舟山海域4个潮位站2017年一个月实测逐时潮位以及7个临时测站的大潮、小潮短期逐时潮位资料,采用调和分析及偏度指标计算法,确定了舟山本岛至穿山半岛之间海域的分潮特征及潮汐不对称变化;通过分析浅水潮波方程中的各非线性项,确定了舟山海域浅水分潮产生的主要动力机制;评估了不同频率分潮组合产生的潮汐不对称性贡献值。研究表明,潮波方程中非线性摩擦项是舟山群岛海域浅水分潮变化和潮波变形的主要动力来源;明确了该海域潮汐以M_2和S_2天文半日潮主导,浅水分潮以M_4、MS_4分潮为主但潮幅较小,潮波传播过程中耗散潮波能量同时,潮能存在由低频分潮向高频分潮转移,呈现低频天文分潮潮幅沿程减小,高频浅水分潮潮幅增加;潮汐不对称性表现为涨潮占优,大潮期不对称性较小潮期明显,天文半日分潮M_2、S_2与浅水分潮MS_4、M_4组合是潮汐不对称性的最大贡献者。  相似文献   
53.
为满足洋山深水港生产营运需要,有关部门希望保留颗珠山—蒋公柱潮流汊道,这与总体规划布置不一致。为此需进行深水港西港区岸线功能规划调整研究。考虑到汊道的颗珠山一侧潮流具有岬角绕流型特点,而蒋公柱一侧有岬角环抱型特点;在此认识基础上针对多种岸线方案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岸线优化方案后,可以保持甚至改善汊道内和已建港区潮流条件。从水流角度看,采取合理的岸线布置和适当的工程措施后,保留和开发利用颗珠山—蒋公柱潮流汊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4.
为了管理和解决潮汐式交通拥堵,本文对拥堵特性进行了分析,对使用潮汐车道解决潮汐式交通拥堵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潮汐车道的设置条件和设置方法,调查了选定路段的交通现状及高峰交通量,通过VISSIM软件进行路段仿真,论证了潮汐车道对潮汐式交通拥堵的缓解效果。  相似文献   
55.
栗志刚 《港工技术》2009,46(6):52-53
结合长江下游某工程定点流速、流向观测和实测数据分析,认为在受海潮影响较大的测区水域,定点流速、流向观测数据比表面流速数据能够更准确和全面地反映流场情况。建议长江下游水上工程项目要进行定点流速、流向观测。  相似文献   
56.
实践证明,分布式加沙系统成功地解决了多断面浑水流量实时控制的问题,实现了对模型多断面悬沙输移量的精确控制,为大尺度河工模型悬移质自动加沙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7.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8):157-158
在公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部分桥址区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桩基施工难度较大。本工程桥址所属区水流湍急,受雨季及海水涨落潮影响较大,且地下水丰富,与海水有水力联系;本工程通过加固钢护筒、改善清孔工艺等对策,确保了桩基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58.
基于潮汐模型和DEM的海岸线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卫星遥感和无人机测量等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遥感影像提取海岸线替代人工实地测量逐步得到了应用,目前遥感影像判绘主要是根据影像上海岸线的痕迹,或直接用水涯线代替,提取方式、提取结果存在一些不足。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潮汐模型和DEM的海岸线提取方法,通过无人机航摄影像构建海岸带DEM,利用潮汐模型计算海岸线高、水涯线高及其差值,在DEM中提取水涯线高程并根据潮汐模型计算的差值反算出海岸线高,进而在DEM模型利用反算的海岸线高快速、准确地确定出海岸线位置。最后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这种提取方法效率较高、精度较为均匀,尤其适用于海岛礁、陡崖险滩等人工测量困难的区域。  相似文献   
59.
以某疏浚工程为例,并针对耙吸挖泥船自身所具备的体积大、吃水深且不适用于浅窄行当清淤施工的技术难题,进行了耙吸挖泥船在本次浅窄航道挖泥疏浚方面应用的分析。根据对待清淤航道水深条件、潮汐特征、船舶性能等的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通过富余水深及上线的控制,既突破了浅窄航道应用耙吸挖泥船清淤施工的技术瓶颈,又达到了拓展清淤区段长度和施工工作面以及确保清淤船机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0.
节能增效是航运公司实现扭亏为赢的重要手段.总结了国内外一些航段的船舶航行资料,对比了顺水、静水、顶水等3种潮汐状态下的能耗及航行时间.实践结果表明,根据船舶航线潮汐规律及油耗分析合理安排航行,多赶在顺潮时航行,可缩短航行时间、降低油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