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9篇
  免费   46篇
公路运输   343篇
综合类   268篇
水路运输   290篇
铁路运输   186篇
综合运输   3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等离子技术     
阮天林 《摩托车》2012,(22):81-82
所谓等离子技术,就是利用等离子体获得高温热源的一项技术。在化学工业中,利用等离子技术能实现一系列的反应过程。等离子体是指处于电离状态的气态物质,其中带负电荷的粒子(电子、负离子)数等于带正电荷的粒子(正离子)数。通常与物质固态、液态和气态并列,称为物质第四态。通过气体放电或加热的办法,从外界获得  相似文献   
62.
以某铁路隧道穿越N2红黏土地层为依托,分析N2红黏土的基本物理特征;通过压缩变形、剪切强度等试验手段,研究其水稳性特征,揭示浸水前后变形、强度特性的变化规律;采用粒度分析、X-RAY衍射分析、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其遇水变异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是导致N2红黏土物理力学性质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其水稳机理主要体现为物理弱化和化学弱化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3.
对于基岩浅埋地区,特别是在使用较多斜桩的工程中,采用普通的勘察方法往往达不到设计要求,而采用综合勘察手段,可较好地查明基岩浅埋地区岩土工程条件,工程实例证明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4.
玻璃钢船体的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5.
通过对京广线五里亭路基岩溶塌陷的物理勘探方法及压浆整治过程,阐述了“对称四极电测深法”及“地震勘探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以及采用“自下而上止浆塞分段压浆法”的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66.
针对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本文介绍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在保护中常用的科技手段.  相似文献   
67.
电沉积Ni—S合金析氢阴极的初步摸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沉积方法,通过向改进的瓦特浴中添加硫脲(Tu)制备出高活性的Ni-S合金电极。系统地研究了硫脲浓度、镍离子浓度、有机添加剂、电流密度、温度、pH等实验条件对Ni—s合金电极析氢活性的影响。用恒电流极化法研究电极在60℃30%KOH溶液中作析氢阴极的催化活性,用SEM和XRD研究镀层的组织结构,实验结果表明,Ni-s合金电极具有优良的电催化活性,其微观结构为菜花状,晶体结构为非晶或弱晶结构。  相似文献   
68.
智能交通系统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并提出宏观的逻辑框架和物理框架,但在普通高等级公路应用很少,建设思路缺乏操作性,无成功案例。加快理论研究向实用技术的转化,成功案例的引导作用很重要。  相似文献   
69.
本文概述了电子气体的种类、纯度以及其应用状况,综述了电子气体中几种常见杂质包括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水分的不同分析方法以及几种特殊杂质氟化氢和金属粒子的不同处理方法,文中详细说明了各种分析方法如:比色法、黄磷发光法、电化学法、传感器法、电解法、露点法的测定原理以及具体的分析步骤,另外针对近年来发展的几种新型分析方法色谱-质谱、色谱-红外光谱、色谱-原子光谱做了简单介绍,指出了电子气体分析方法的重要意义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0.
黄土具有垂直节理发育、透水性好、遇水易湿陷和较强水敏性工程特征。本文在对比分析中兰铁路典型不同成因黄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基础上,开展现场浸水试验,对不同成因黄土场地新建铁路与长大干渠合理避让距离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黄土渗透系数大于10-4 cm/s、砂粒含量较大且结构疏松、孔隙发育时,铁路路基边坡外缘与水渠合理避让距离不小于20 m,对沉降敏感的高速铁路安全避让距离原则上需大于30 m;当黄土渗透系数小于10-5 cm/s、砂粒含量较少且黏粒含量较高时,铁路路基边坡外缘与水渠合理避让距离不小于15 m。该研究结论对湿陷性黄土地区铁路工程地质选线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