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宝林隧洞采用TBM开挖掘进,穿越断裂破碎带,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围岩含水波动大,施工建设风险大。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减少并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采用综合物探法超前预报,结合TST地震波法和CFC电磁波法进行预报,震源采用TD-IS冲击震源。从而,成功地定位了断层及影响带、破碎带、含水带,为隧道施工提供科学的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42.
43.
44.
采用有机凝胶法合成了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s)阴极材料La0.6Sr0.4Co1-yFeyO3(LSCF),通过TG-DTA,XRD研究了凝胶前驱体的热分解及其相转化过程,使用直流四引线法测量了烧结体的电导率,并初步探讨了电输运机制.结果表明:凝胶前驱体在850℃焙烧2 h可以形成颗粒细小(约20 nm)、完全晶化的纳米粉体;所有LSCF烧结体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基本上都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在650-750℃之间达到最大值,中低温段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符合小极化子导电机理.在相同温度下,随着Co/Fe比例的增加,LSCF烧结体的电导率增大,中低温区域内的表观活化能下降.在700℃时,La0.6Sr0.4Co1-yFeyO3陶瓷的电子电导率在195-792 S.cm^-1之间,完全能够满足IT-SOFCs的要求. 相似文献
45.
潜艇尾迹内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潜艇噪声越来越小,非声探潜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实际海洋中存在温度和盐度梯度,水下航行的潜艇产生的扰动和尾流的坍塌会在海洋中产生内波.由于内波存在时间较长,频率范围大,其特征难以消除,所以内波容易被检测到.本文利用直流电导率检测技术,实验研究了潜艇尾迹内波产生的特点和规律,得出了潜艇尾迹内波与分层流梯度的关系和尾迹内波随时间和空间的衰减规律.在线性分层中内波信号在Nt大约为40时还可以检测到.潜艇尾迹内波在空间上可检测到的区域接近椭圆形.实验研究表明利用直流电导率法检测水下潜艇的尾流和内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6.
47.
根据水中电极的导电性受水盐度和温度影响特点,实验测量获得一组在水盐度和温度变化情况下电极对应的电阻值,同时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硬件电路和编写相应软件程序,研制出工作可靠的盐度信号测量系统,供船用海水淡化装置和船用锅炉等自动监控设计者参考。 相似文献
48.
49.
氢燃料电池的绝缘值受冷却液电导率影响,在运行过程中绝缘值会持续下降直至导致发生绝缘故障。为降低绝缘故障发生频率,文章从绝缘要求及检测原理出发,讨论并分析了冷却液电导率对燃料电池绝缘的影响原理。通过实车静态测试及整车耐久数据采集等方式,对冷却液电导率与累积行驶里程关系、车辆绝缘值关系分别做了量化测试,进而提出了一种绝缘防护的方案,并在燃料电池示范运行车上进行实车运行验证。结果表明,绝缘防护方案可有效避免车辆运行中绝缘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