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1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5篇
  2023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在几种常见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1例PGN患者及10例对照组肾组织中IL-13的表达情况,并与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GN患者肾组织中IL-13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IL-13在PG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与血尿素氮、肌酐水平、24h尿蛋白定量以及肾小球新月体形成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5,0.275,0.291,0.231),而与肾小球滤过率(GFR)、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为-0.448,-0.296)。结论IL-13参与PGN患者肾组织的炎症反应及肾小球新月体的形成过程,并与肾功能进展及尿蛋白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研究贫困山区孕期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状况 ,探讨孕期CMV感染与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 6,IL 6)的关系。方法 用ELISA和PCR方法检测贫困山区30 5例正常孕妇外周血特异性CMVIgM抗体及CMVDNA ,对其中 48例孕期CMV感染者及68例孕期未感染CMV者进行随访 ,检测产后两周内乳汁及新生儿尿液CMVDNA ;并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孕妇及乳母外周血中IL 6水平。结果 孕妇CMV活动性感染率 1 9.0 2 % ,孕期CMV活动性感染及乳汁排泄CMV者其外周血IL 6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者 (P <0 .0 5 )。结论 贫困山区孕期CMV感染率较国内外报道的高 ;IL 6在孕期活动性CMV感染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6例肾综合征出血热102份系列血清中IL-6含量,发现患者血清IL-6含量在6病日前及发热低血压期均高于正常;6病日达高峰,7病日开始下降;发热期明显升高,少尿期达峰值;IL-6含量在轻、中、重及危重型患者之间有明显差异;IL-6与尿蛋白在含量间明显正相关。提示IL-6含量变化与病程进展一致,是引起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病理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且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可一定程度判定患者预后和转归,反映肾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04.
以核孔滤筛法测定了脑梗塞(CI)和脑出血(CH)各50例患者的红、白细胞滤过指数(IF),发现Q组、CH组和对照组间红细胞的IF无显著性差异,而白细胞的IF则差异十分显著。这种变化在CH组比CI组更明显(P<0.01),故认为这种改变与白细胞被活化有关,其结果造成患者微循环功能和脑组织的严重损伤,且在CH比CI更严重,在某种程度上可解释急性期CH的临床症状比CI严重,且死亡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蛋白及MCL-1mRNA在宫颈癌、癌前病变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宫颈鳞癌、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IL-6和MCL-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逆转录PCR法检测组织中MCL-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IL-6和MCL-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及CIN组织(P〈0.01),且IL-6和MCL-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566,P〈0.01);MCL-1蛋白与MCL-1mRNA表达呈正相关性(r=0.772,P〈0.01)。结论IL-6和MCL-1的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共同调节作用,这一发现有助于对早期癌前病变的筛查,并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了一个细胞因子靶点。  相似文献   
106.
硒对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硒对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 分离健康人和慢性肝病患者的PBMC ,分别体外培养 ,对比观察了预加硒 ( 1.15 6× 10 -7mol·L-1)和不同剂量脂质过氧化诱导剂叔丁基过氧化氢 (tBHP)作用后各组PBMC膜流动性和培养液中过氧化脂质 (MDA)含量变化。结果 健康人PBMC膜流动性随tBHP剂量的增加而降低 ,培养液中MDA含量呈相反变化 ;慢性肝病患者PBMC膜流动性明显下降 ,培养液中MDA含量增加。而经硒预保护作用 6h后两组细胞上述指标均有改善。结论 脂质过氧化反应可影响人PBMC的膜流动性 ,硒对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7.
杨恂  杨建南等 《成铁科技》2003,(1):43-46,4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4、IL-6、IL-8)的诱导痰、痰、血清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慢支炎急性期)的浓度阈值,确定其诊断意义,并探讨三种白介素的三种标本各自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7例慢性反复咳嗽患者用全国慢支炎诊断标准确诊慢支炎急性期48例,非慢支炎29例,进行IL-4、IL-6、IL-8的诱导痰、痰、血清检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鉴定三种白介素三种标本的诊断价值。结果:1.三种标本的三种白介素的诊断比值比(DOR)均大于3,95%可信区间的下限均大于1。2.ROC曲线下面积显示:(1).诱导痰及痰中IL-4、IL-8之间无差别(P>0.05)、IL-4与IL-8分别与IL-6之间有差别(P<0.05),血清中IL-4、IL-6、IL-8检测结果无差别(P>0.05)。(2)IL-4、IL-8的诱导痰及痰与血清有差别(P<0.05),IL-6的诱导痰、痰、血清之间无差别(P>0.05)。结论:诱导痰、痰和血清三种标本中的三种白介素IL-4、IL-6、IL-8,以诱导痰及痰中的IL-4和IL-8诊断价值较好,可用于慢支炎急性期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时所分泌的促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模型,用ELISA法测定细胞外液所分泌的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LPS能激活小胶质细胞,并且能使其NO、TNF-α和IL-6的分泌量增加,汉黄芩素浓度为20-30μmol/L时能有效降低NO、TNF-α和IL-6的含量。结论汉黄芩素有抑制促炎性因子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克隆人IL-12(hIL-12)p40和p35亚单位cDNA,构建人单链IL-12(rhscIL-12)融合基因,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从经PDBu刺激的EBV转化的人B淋巴母细胞株NC37中提取mRNA,经RT-PCR分别获得hIL-12p40和p35亚单位编码序列的cDNA,运用重组PCR技术将两段基因通过一疏水性多肽接头(Gly4Ser)3DNA序列进行体外基因重组,构建rhscIL-12融合基因,将其插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经脂质体转染COS7细胞进行表达,Westernb1ot进行分析。结果所克隆的hIL-12p40、p35cDNA序列和构建的rhscIL-12融合基因DNA序列均经测序得以证实,融合基因可在COS7中表达其产物rhscIL-12融合蛋白,其分子量为70KD,可与鼠抗人IL-12p40/p70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结论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rhscIL-12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和特性奠定了基础,也为rhscIL-12融合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0.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3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及尿液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表明: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及尿液SIL-2R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且与临床病程密切相关。尿液SIL-2R与尿蛋白变化呈正相关关系(P<0.01),可间接反映肾功能损害程度。尿液SIL-2R与血清SIL-2R具良好的相关性(r=0.542,P<0.001);且尿液具有取材方便,易于检测的优点。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临床病情估计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