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26篇
公路运输   129篇
综合类   32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111篇
综合运输   7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盾构施工的地表变形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采用盾构法进行隧道施工时 ,一般会引起隧道上方地表的变形。在施工时 ,这种现象在含水的松软土层或其他不稳定地层中表现尤为显著。地表变形的程度 ,一般与隧道的埋深和其所处的地质土层状况有很大关系 ,隧道直径、盾构施工方法、地面建筑物的基础形式等因素对地表变形有一定的影响 ,在隧道衬砌脱离盾尾后也会产生一些沉降变形  相似文献   
52.
以西安地铁3号线实际工程设计为背景,结合西安地铁1、2号线的区间工法应用情况,对不同工法的适应性及施工效果进行对比,着重论述3号线地下区间工法选择中的原则、控制因素及处理方法,并对盾构实施的部分关键技术进行探讨,以完善3号线地下区间的工程筹划方案。  相似文献   
53.
研究目的:佛莞城际铁路狮子洋隧道结构外径13.1 m,是国内目前最大直径的铁路盾构隧道。工程具有大直径(13.1 m)、高水压(最大水压7.8 bar)、地质条件复杂(土岩复合地层,穿越三处破碎带和两处水下断层)、行车速度高(时速200 km)、盾构机类型新(土压-泥水双模式盾构)等特点。为保证施工与运营安全,必须妥善解决总体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结构抗灾与防灾疏散设计等关键技术问题。研究结论:(1)复合地层水下隧道宜埋置于基岩中,岩石覆盖厚度可按"满足施工进舱作业安全,且围岩松弛压力与形变压力之和相对较小"的原则确定;(2)隧道长度不大时可采用单孔双线结构,并在隧道底部设置疏散廊道,同时采用中间箱涵预制的方式实现同步施工;(3)为减少局部岩层破碎带对施工的影响,可采用土压-泥水双模式盾构掘进;(4)为提高结构的抗灾性能,在钢筋混凝土管片内双掺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是一种可行的方案;(5)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复合地层盾构法水下隧道的设计。  相似文献   
54.
望京隧道是北京至沈阳铁路客运专线的一座城市铁路盾构隧道,也是全线控制工期工程,因此有必要重点研究该隧道盾构段的施工总体筹划方案。基于54个月的工期要求,该隧道盾构段研究了两个施工总体筹划方案,并从工期和经济两个方面综合比较两个施工总体筹划方案的优缺点,确定相对优化的推荐方案。结果表明:在满足工程安全和工期要求的前提下,城市隧道盾构段的总体筹划方案还需考虑拆迁工程对方案的可实施性和经济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盾构法隧道下穿既有结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北京地铁10号线9标段盾构法开挖隧道穿越城铁13号线芍药居车站工程为依托,采用三维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盾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盾构穿越既有结构时对其沉降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既有线车站结构的沉降随地基变形模量的提高而减少,且沉降趋势逐渐变缓;既有结构最大沉降增大的速率比围岩荷载释放率增大的速度快;增大开挖面的控制压力,可有效减小既有结构的沉降,但过大的控制压力会使前方土体隆起,产生负地层损失,并且随着开挖面控制压力的提高,差异沉降明显增大.通过施工参数的优化可以减小既有结构的沉降,达到保护既有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56.
城市人口大量集中为城市公共交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限制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大范围地开发地下空间、建造地铁隧道成了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在城市软土中修建地下隧道主要采用盾构法施工,隧道管片作为地铁隧道永久支护结构,对隧道结构的安全起决定性的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57.
广东地区地层复杂多样,地质均匀性差。通常情况下,建设隧道采用的是矿山法与盾构法并存的工法。结合深圳地铁2号线东角头站一湾厦站区间隧道的设计和施工,介绍一些在复合地层中实施暗挖隧道的方法及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58.
盾构下穿建(构)筑物控制沉降注浆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地铁黄村站-义和庄站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由于下穿建(构)筑物群及12股轨道群,施工中在地面不具备加固条件的情况下采用了隧道内部超前注浆和径向注浆加固措施,即通过盾构机的8个超前注浆孔对刀盘前上方土体进行加固,在盾构机头过后利用管片上的预留注浆孔及时对隧道上方土体进行深孔注浆加固,有效地控制了地面建(构)筑物的最终沉降量.文章对本工程的概况、地层沉降机理、注浆措施及对沉降的控制效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59.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开荣 《隧道建设》2015,35(2):95-107
分析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现状,包括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地铁隧道、水工隧洞、市政隧道和地下能源洞库等。总结近年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在各个方面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包括:勘测与地质预报、设计方面、施工方面、防灾救灾与通风照明、风险控制与运营管理、防水排水新材料与新工艺应用等方面。重点对施工技术方面的技术发展与创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包括:浅埋暗挖技术,盾构、TBM装备与施工技术,单护盾TBM,敞开式TBM,矩形顶管技术,盾构始发、到达零覆土技术,岩溶隧道处理技术,高地应力隧道变形控制及岩爆处理技术,钻爆法机械化作业线,瓦斯隧道问题,沉管隧道技术等。最后,对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进行展望,认为:特长隧道将成为我国隧道建设的"新常态",地铁工程将持续发展,城市铁路将逐步地下化,城市地下公路会悄然兴起,城市排蓄水工程深层隧道方案值得推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地下管廊工程将由原来的"单点建设、单一功能、单独运转"转化为"统一规划、多功能集成、规模化建设"的新模式,地下能源洞库将成为必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值得期待,三大海峡通道的建设势在必行,互联互通的国际通道建设其隧道工程将会很多,也会遇到诸多挑战。总之,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事业将会有更大的进步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0.
姚旭朋  李青  袁勇 《隧道建设》2015,35(Z2):215-219
为了应对隧道结构老化局面和维护大修的迫切需求,建立科学的隧道结构服役性能鉴定方法已刻不容缓。上海有国内最早的盾构法隧道,也有大量采用盾构法施工的隧道工程。根据在上海开展的盾构法隧道维护经验,分析和归纳隧道结构服役过程中性能劣化因素及与隧道服役历程的相互关系,通过分解隧道的结构层次,确立隧道结构状态检查内容及程序,建立隧道结构性能鉴定方案,形成了一套盾构法隧道结构服役性能鉴定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