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1篇 |
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88篇 |
综合类 | 114篇 |
水路运输 | 96篇 |
铁路运输 | 105篇 |
综合运输 | 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461.
462.
通过对矩形沉井倾斜状态下的内力分析理论推导和实际工程案例有限元计算,得出了矩形沉井在软弱土层情况下对原有配筋如何加强的规律。 相似文献
463.
矩形顶管凭借空间利用率高、覆土浅等特点在市政工程项目中应用得越来越多,但类似的工程案例与研究却有限。以某过街通道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Midas/GTS软件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矩形顶管施工过程中对上部地表位移的影响。研究发现顶推力为1.0P(P为开挖面中心处土体竖向压力)时矩形顶管对掘进面前方土体影响范围相对最小,为1.0D(D为管片长边尺寸),开挖断面横向影响范围为±3.5D。同时探讨了顶管上部地表沿顶进方向水平位移的变化机理。 相似文献
464.
为探明钢纤维混凝土(SFRC)强度、钢纤维体积掺量、钢材强度和长径比等对矩形钢管SFRC组合柱轴压承载力的影响规律,根据正交试验设计32根柱,开展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得到荷载位移关系曲线。研究表明:矩形钢管SFRC轴压柱承载力受钢材强度、SFRC强度和钢纤维体积掺量影响显著,其中与钢纤维体积掺量呈近似直线变化,随着钢材强度增加承载力增速有所放缓。提出了矩形钢管SFRC轴压柱的承载力计算式,与相关文献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65.
以上海市陆翔路-祁连山路贯通工程445m长距离大断面矩形顶管平行施工为背景,分析推导了大断面矩形顶管断面尺寸、极限覆土和平行顶管极限净距取值的计算公式。通过对地表变形、超孔隙水压力、顶管顶力及侧摩阻力实测数据的规律及发展分析,探讨了软土地区长距离大断面矩形顶管平行施工影响机理,可为今后类似矩形顶管工程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66.
为探索如何在衬砌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施工过程对结构受力的影响,在现场监测结果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基于施工全过程的衬砌结构受力分析方法,即考虑衬砌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各主要受力阶段之间的非线性时变效应,采用增量法进行结构内力和变形的计算,分析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各受力阶段的荷载模型以及结构刚度随内力变化的折线模型。将该方法应用到实际隧道工程中,并与传统设计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实践表明,建立的基于施工全过程的衬砌结构受力分析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其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出衬砌结构在施工阶段的真实受力状态; 脱出盾尾阶段和同步注浆阶段为结构在施工期的不利受力阶段。 相似文献
467.
上海临空园区地块地下连接通道采用超大断面矩形盾构机,近距离下穿大直径管道。工程是国内首条矩形盾构隧道的实践,具有施工工艺新、穿越距离近、覆土浅等特点。针对工程的特点,从隧道的设计和施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并对矩形盾构推进过程中的管道变形情况进行了实时监测。结果表明,超大矩形盾构近距离穿越管线是切实可行的,在实施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是积极有效的。 相似文献
468.
洛湛线良梧特大桥矩形空心高墩采用液压自升平台式翻板模施工技术。结合工程实践介绍空心高墩施工的翻模组装、钢筋绑扎、混凝土灌注、平台提升、模板拆升、测量控制、外观整治等技术。 相似文献
469.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4)
针对具有类矩形双肢钝体断面拱肋的大跨度拱桥在风洞试验过程易出现大幅涡激振动问题,沿拱肋模型表面进行动态风压同步测量及基于POD算法的本征气动力荷载分布模式分解,获得了涡振发生时对于周期性涡激力具有最大贡献的气动力荷载作用位置,初步揭示出此类断面涡激动发生时的局部气动力荷载作用机制。以上海卢浦大桥和肇庆西江特大桥此类具有双肢钝体断面拱桥为工程实例,结合涡激气动力沿拱肋周向时空气分布特征,提出并以二维悬吊节段模型风洞试验验证了拱肋断面多种有针对性的气动控制措施;结合实际桥梁拱肋的三维空间效应,利用全桥气弹模型风洞试验再现了涡振发生效果的气动力特征、阻尼比效应、三维尺寸渐变效应和质量分布效应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类矩形钝体拱肋断面的上下悬板方案和全盖板方案能大幅度降低涡振振幅并使锁定风速区间向高风速段迁移,但实际涡振抑制效果仍需结合三维模型气弹试验最终判断。 相似文献
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