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3篇
  免费   166篇
公路运输   108篇
综合类   504篇
水路运输   22篇
铁路运输   642篇
综合运输   11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历时40天的2020年春运2月18日落下帷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14.76亿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50.3%。这也比此前多部门会商预测的30亿人次少了约15亿人次。按照惯例,春运时间的计算是以春节当天为基准的,节前15天,节后25天。“今年春运后半程客流大幅缩水,旅游流、商务公务流等弹性客流大幅减少,旅客流局部地区甚至归零,返岗等刚性客流峰值减少并拉长,将溢出春运期。”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说。这意味着,40天的春运虽然结束了,仍有很多人还未返程。今年春运前各部门摩拳擦掌,一些新线集中投入运营,客运服务不断创新。然而,突然到来的疫情打乱了今年春运的节奏。《工人日报》记者梳理交通运输部提供的数据发现,今年春运的第1个拐点出现在1月23日(腊月二十九)。当天全国发送旅客8349.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0.1%。这是今年春运第1次出现发送旅客数量单日同比下降,此后一直延续单日同比下降的态势。今年春运的第2个拐点出现在1月26日,这一天,全国发送旅客数量同比下降63.2%。而从春运开始到1月26日的这17天,全国累计发送旅客11.86亿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1.5%。这是今年春运累计发送旅客数量第1次出现同比下降,此后一直延续同比下降的态势。春运拐点的背后是疫情严重。今年春运第1个拐点当天,武汉“封城”。  相似文献   
52.
更精准地预测城市间经济引力强度,有利于指导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对现状城市间引力进行实证研究,建立城市间经济引力模型;其次,采用城市间交通客流交互量对经济引力进行相关性表征,即认为城市间客流交互量越大的,其经济引力也越大;最后,基于手机信令数据推算各城市间客流交互量,对现状广州与粤港澳大湾区及省内城市间引力进行了建模,并对模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根据人口、GDP、产业结构相似程度、两市间时间(空间)距离等影响因素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城市间的经济引力。此外,两市间的时间距离对城市引力的影响比空间距离更大,规划城际性的快速交通网络对于提升两个城市间的经济引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3.
54.
55.
为使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时刻表更贴合客流需求,依据不断变化的客流需求确定每列车的发车时刻和停站时间,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构建以乘客出行时间费用和列车运行时间费用最小为目标、列车发车时刻和停站时间为决策变量的城市轨道交通动态时刻表优化模型,并采用粒子群算法求解。以广州地铁13号线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时刻表更满足客流需求,能有效地提高乘客出行效率,具有更好的动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56.
新线接入将导致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连通性等特征发生一定的变化,影响相关线路的客流分布,进而需要对客运组织和行车组织做出调整.分析不同类型新线接入的影响,采用站点进出站客流量数据来表征土地利用变化,通过站点分类与匹配,构建站点进出站客流量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网络起讫点矩阵进行区域划分,结合每个区域客流的特点,分别构建相应...  相似文献   
57.
以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初期道路公交客流的变化特征.基于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前后各1个月的E通卡刷卡数据,首先分析了1号线和道路公交整体客流的变化特征;然后基于不同乘客群体出行模式选择,分析了1号线新线运营后整个公共交通系统客流变化特征.研究成果可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开通后公交群体出行模式分析...  相似文献   
58.
文章立足于沈阳市轨道交通站点800 m范围内的人口分布、开发强度、公交接驳、路网长度分布、站点位置属性、站点客流数据等六大维度数据,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划分为居住型、商业商务型、综合开发型、产业型、交通枢纽型五大类;基于站点聚类成果,叠合多样化数据分析总结各类站点客流的普适性规律,可为后续站点周边基础设施完善、站点客流预测、车站运营组织方案做出指导。  相似文献   
59.
以北京市轨道交通平谷线为依托,基于线路功能定位和客流需求,对车辆选型、运营交路方案进行探索性创新研究。提出一种行车组织优化模型及求解算法,并以运力运量、工程投资、客流-车流匹配率等关键性指标为比选目标,确定该市域快线的最佳行车组织方案,以期为类似市域快线行车组织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0.
本文结合国内外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强度数据,分析了不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以及不同类型轨道交通线路客流强度的基本特征,从线路空间与网络演变角度剖析了线路客流强度演变的内涵,提出了改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