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41篇
综合类   30篇
水路运输   22篇
铁路运输   29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01.
王胤韬  燕海平  唐敏 《中国水运》2014,(10):191-192
2014年3月,调查发现,萌山水库水质与2007年相比,指标恶化的原因为煤炭、建材行业等点源污染,以及农业生产、生活垃圾等面源污染。建议通过建立人工湿地净化水体,汛期利用异重流排出库底淤泥等措施逐步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102.
利用表观B/C指标和理论B/C指标评价了厌氧酸化过程对蔗糖—蛋白胨人工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COD为1 064~63 900 mg/L的废水,采用表观B/C评价指标,废水的可生化性降低了0%~96%;采用理论B/C指标,可生化性提高幅度为2%~21.6%.实验结果表明用理论B/C指标评价厌氧酸化过程对蔗糖—蛋白胨人工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较之表观B/C更为科学合理;同时说明对于非硫酸盐废水类型,理论B/C作为评价其酸化过程改变废水可生化性的指标同样适用;酸化出水的理论B/C随废水COD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理论分析认为其与废水的酸化度(α)有关,酸化度越低,酸化出水的理论B/C越低.  相似文献   
103.
利用表观B/C指标和理论B/C指标评价了厌氧酸化过程对蔗糖—蛋白胨人工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COD为1 064~63 900 mg/L的废水,采用表观B/C评价指标,废水的可生化性降低了0%~96%;采用理论B/C指标,可生化性提高幅度为2%~21.6%.实验结果表明用理论B/C指标评价厌氧酸化过程对蔗糖—蛋白胨人工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较之表观B/C更为科学合理;同时说明对于非硫酸盐废水类型,理论B/C作为评价其酸化过程改变废水可生化性的指标同样适用;酸化出水的理论B/C随废水COD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理论分析认为其与废水的酸化度(α)有关,酸化度越低,酸化出水的理论B/C越低.  相似文献   
104.
研究目的:为了提高混凝土耐海水、土壤中盐等的腐蚀性能,作者提出了在混凝土中掺加耐腐蚀辅料的方法。研究方法:通过混凝土离子渗透性试验、硫酸盐腐蚀试验、干湿腐蚀循环试验等对耐腐蚀辅料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该耐腐蚀混凝土辅料的耐腐蚀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1)在硫酸盐腐蚀试验中,掺耐腐蚀辅料的水泥90d腐蚀中的耐腐蚀系数高于1.0;(2)在100次干湿腐蚀循环后,基准混凝土干湿腐蚀循环系数只有0.79,而掺耐腐蚀辅料的混凝土Kx达到1.28;(3)在氯离子渗透试验方面,掺耐腐蚀辅料混凝土28d、90d渗透系数分别为28d基准混凝土的43.1%和9.3%。研究结论:耐腐蚀辅料能够有效的改善混凝土内部孔隙结构特征和水泥与骨料的界面结构。  相似文献   
105.
研究目的:针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段建设铁路、公路遇到桥跨结构混凝土灌注桩基强度的发展,耐久性和热传递对冻土结构扰动的技术难题等情况,提出相应对策。研究方法:对青藏公路桥基混凝土的耐久性破坏进行调研、室内模拟试验、现场暴露试验及清水河、昆仑山口桩基试验。研究结果:青藏公路冻土地段桩基混凝土长期处于恒负温下,硬化强度达不到设计等级;耐久性破坏主因是正、负温频繁交替引发冻融破坏,未发现有硫酸盐侵蚀破坏迹象;混凝土初温和水化热使界面冻土结构破坏,较长时间后,界面冻土才能回复到原始冻结状态。研究结论:掺用引气减水剂或早强引气减水剂拌制低温早强耐久混凝土可以满足对于混凝土灌注桩强度、耐久性和冻土结构稳定性的要求。若采用负温(-5~-20℃)混凝土方案时,须注意抗冻剂可能产生对界面冻土结构稳定性和环保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6.
尹蓉蓉  刘宇  吴庆 《隧道建设》2018,38(2):183-190
为揭示地下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劣化规律,针对地下结构中高性能混凝土所处环境特点,通过试验模拟“渗流-应力场”及硫酸盐、氯盐的共同作用,检测腐蚀后混凝土的承载力并分析腐蚀后混凝土中的腐蚀产物。结果表明: 1)荷载单独变化时,荷载越大混凝土腐蚀越明显; 2)水压单独变化时,水头差越大混凝土腐蚀程度越严重; 3)水头差对混凝土抗压性能的影响要高于荷载,但荷载和水头差越大,两者差距将逐渐缩小; 4)荷载和水头差同时作用下的混凝土受侵蚀情况更加严重,两者共同作用比单一因素作用后混凝土承载力减少更多。微观测试和分析表明,荷载和水头差作用会加快混凝土内腐蚀产物的生成,水头差对混凝土抗压性能的影响要略高于荷载,与混凝土强度测试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7.
利用表观B/C指标和理论B/C指标评价了厌氧酸化过程对蔗糖-蛋白胨人工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COD为1 064~63 900 mg/L的废水,采用表观B/C评价指标,废水的可生化性降低了0%~96%;采用理论B/C指标,可生化性提高幅度为2%~21.6%.实验结果表明用理论B/C指标评价厌氧酸化过程对蔗糖-蛋白胨人工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较之表观B/C更为科学合理;同时说明对于非硫酸盐废水类型,理论B/C作为评价其酸化过程改变废水可生化性的指标同样适用;酸化出水的理论B/C随废水COD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理论分析认为其与废水的酸化度(α)有关,酸化度越低,酸化出水的理论B/C越低.  相似文献   
108.
利用间歇式方法培养硫酸盐还原菌和需钠弧菌,并采用自腐蚀电位、极化曲线、冷场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研究了白铜在海洋优势菌种硫酸盐还原菌和需钠弧菌共同作用下的腐蚀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海洋微生物的存在加速了白铜的腐蚀进程;硫酸盐还原菌在混合菌种培养基中对白铜的腐蚀起主导作用;硫酸盐还原菌和需钠弧菌共同作用下基体表面团聚现象严重,倾向于发生点蚀;微生物对基体腐蚀影响严重程度依次为:硫酸盐还原菌、混合菌、需钠弧菌、无菌。  相似文献   
109.
处于硫酸盐侵蚀环境中服役的铁路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内部因膨胀性物质生成导致内部开裂.实际施工混凝土养护龄期往往达不到28 d要求,早龄期阶段混凝土水泥水化不充分、内部孔隙较多,更易受到硫酸盐侵蚀,影响结构的耐久性.为探究现浇铁路混凝土结构在干湿循环和硫酸盐双重作用下的耐久性能,进行了宏观强度试验和微观SEM试验,建立硫酸...  相似文献   
110.
通过测试不同胶凝材料配制的胶砂试件在硫酸盐侵蚀试验条件下的耐蚀系数和膨胀率,对水运工程海工高性能混凝土常用的几种胶凝材料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进行研究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硅酸盐水泥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优于普通硅酸盐水泥,但两者的抗硫酸盐侵蚀能力均很低;水运工程海工高性能混凝土常用的几种胶凝材料均具有一定抗硫酸盐侵蚀能力,优于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其中部分胶凝材料具有较强、甚至极强的抗硫酸盐侵蚀能力;耐蚀系数法和膨胀率法两种评价方法评价水运工程海工高性能混凝土常用的几种胶凝材料的抗硫酸盐侵蚀能力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分析了不同种类胶凝材料的抗硫酸盐侵蚀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