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35篇
综合类   46篇
水路运输   22篇
铁路运输   3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基于矫直、回火和在线热处理3种典型钢轨生产工艺,采用不同工艺组合工业试制5种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轨;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背散射电子衍射法和X射线衍射法,分析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轨的微观组织;采用布氏硬度、单轴拉伸、锯切应变片法、冲击韧性、断裂韧性和疲劳裂纹扩展速度测试等试验,研究典型生产工艺对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轨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矫直使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轨中的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自12.44%降至10.6%,有利于促进亚稳态残余奥氏体的转变;回火稳定残余奥氏体,提升冲击韧性20%以上;在线热处理降低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提高屈服强度19%以上,尤其能提高抗拉强度和冲击韧性,对轨底残余应力的影响不大。据此,为了综合提升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轨的耐磨性和抗接触疲劳性能,在提高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同时增大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以提升加工硬化能力和塑性。  相似文献   
5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以及大规模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日臻完善使得列车调度与指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对客流进行精准高效的监控统计是实现列车高效调度的基础。文章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进出客流进行分析,得出短期客流数据具有明确的周期性和时序相关性,客流监控数据可以成为短期客流预测的可靠数据来源。客流监控数据获取需要将存量式与通量式客流监控设备结合,通过合理布置监控点位获得及时精准的客流监控数据,为短期客流预测提供低时延、高精度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3.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客流监控与短期精准预测对实现高效列车调度、防范安全隐患、降低运营成本具有关键作用。文章通过优化ARIMA模型参数对不同时间粒度下天津地铁某站点周一到周五的AFC客流数据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ARIMA方法能够准确预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短期客流。减小客流数据时间粒度能够获得更多的客流数据细节信息,有利于提升预测的精准度。研究发现即便在客流数据能够通过平稳性检验的情况下,对客流数据进行差分处理依然能够明显提升ARIMA模型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54.
采用700℃不同时间的等温处理,模拟了2(1/4)Cr-1Mo钢焊接接头高温长期服役的实际运行情况。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焊缝和母材的碳化物分布和形态进行了研究,并用X射线物相分析法对母材的碳化物类型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随着模拟时间的延长,碳化物不断向晶界聚集长大,其类型由Fe_3C逐渐转变为Mo_2C、(Cr,Fe)_7C_3和Cr_(23)C_6。  相似文献   
55.
本文通过对爆裂轮盘进行断口分析及金相显微组织分析,结合机械性能及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轮盘的爆裂原因为:(1)轮盘发生过烧现象造成晶界弱化。(2)该轮盘锻造工艺不合理造成一次碳化物网络没被击碎,纤维流线分布不合理。  相似文献   
56.
本文采用断口分析、金相检验、硬度测试和化学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压型模毛坯淬火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压型模锻造成型后。共晶碳化物未得到充分的改善是引起淬火开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7.
58.
59.
雷蕴 《中国水运》2007,5(3):138-139
介绍了客户关系管理(CRM)以及数据仓库技术,着重分析了CRM中的数据仓库技术,对数据转移和数据的存储与管理的改进及其在CRM中的应用作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0.
论文主要就利用组件技术开发电子海图显示系统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在深入研究了组件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组件技术开发电子海图显示系统的体系结构,深入分析了组件粒度对系统设计的影响及粒度的确定问题,并利用VC开发平台和ATL技术开发了部分组件,实现了本地及基于网络环境的电子海图显示系统,基于开发的经验分析了组件技术在开发复杂系统上的高可重用性、可移植性、低成本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