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8篇
公路运输   84篇
综合类   183篇
水路运输   22篇
铁路运输   41篇
综合运输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01.
302.
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对14例生物猪瓣替换二尖瓣,对其抗原性进行了研究。用已知抗原测患者术后血清中抗体,均显示不同程度阳性。提示生物猪瓣替换于人体内,术后确存在不同程度抗原性,其免疫反应难以避免,这可能是生物瓣钙化、撕裂、坏损或衰败率高的因素之一。如何减轻免疫反应的发生、改善瓣的处理和制备方法,是提高生物瓣耐久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03.
张孝凯 《长安科技》1991,(2):48-48,F003
本文通过21例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分析,着重地讨论了该病的诊断在应该注意病人的病史与临床表现,认为不能仅凭鼓膜穿孔的部位来判断有无胆脂瘤,必须结合临床体征与X线照片。最后对X照片进行了评价,虽是重要的检查手段,但必须结合临床,应以临床为主的原则。  相似文献   
304.
5路面结构受力变形的弹性地基梁分析 5.1概述 通常情况下,无加筋砂垫层的特点是不能承受拉应力,只能抵抗剪应力,并由此扩散应力和防止地基破坏.设置土工织物后,由于土工织物能承受拉应力,垫层土体的变形在横向受到约束,从而使垫层成为完整的连续体,不仅可更好地扩散应力和抗抵基底发生剪切破坏,而且还可以调整基底变形.监控量测成果表明通车后C-C及D-D断面上位于上下土工织物包裹层间的测点未发生相对沉降位移,显见相互间变形协调,因此似可将土工织物加筋垫层视为具有某种刚度的正交各向异性复合板.为了简化计算,以下视为计算宽度为1.0 m的弹性地基梁,并按一维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05.
以世界500强中包裹货运业代表性企业联合包裹公司(UPS)和联邦快递公司(FedEx)为标杆,从包裹货运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及企业自身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包裹贷运企业的发展的决定因素是自身对发展道路的选择和准确的市场定位。  相似文献   
306.
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是铁道部直属三大专业运输公司之一,经营包裹快运、快捷货运及合约物流三项核心业务,依托全国七万多公里铁路运输网络资源,拥有全部铁路行李包裹运输资源,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核心、覆盖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综合运输网络.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客户的欢迎与信赖,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1年,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全国34家现代物流重点联系企业:2003年,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授予"中国物流实验基地"称号;2007、2008年,连续入选中国"中国物流企业100强":"2008中国企业500强", "2008中国服务企业500强".  相似文献   
307.
包裹式加筋土挡土墙抗震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针对广大线祥云车站工点的工程特性,对包裹式加筋土挡土墙在地震作用下的加筋机理、受力、变形、设计方法、计算理论及破坏模式进行系统研究,完善加筋土挡墙的抗震设计计算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推动加筋土挡墙技术在我国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结论:包裹端的作用能使地震波沿墙体向上传播放大过程中得到减弱,因此包裹式加筋土挡土墙抗震性优于普通加筋土挡土墙;在0.4g和0.616 g时,模型产生明显的震陷且在墙面板与加筋土体交界处及加筋土体与未加筋土体交界处先后产生裂缝;在各峰值加速度作用下,两种试验模型的潜在破裂面位置分布大致相同,近似为0.45H的竖折线,而《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2006)中,潜在破裂面采用0.3H分界线,现行规范推荐方法偏于不安全,设计时拉筋长度应适当增加;根据理论计算和试验数据计算的加筋土挡土墙内、外部稳定性分析结果,抗滑系数Kc、抗倾覆系数K0、全墙抗拔稳定系数Ks与各层土工格栅抗拔稳定系数Ksi理论计算均大于试验数据计算,按规范计算偏于不安全,应作适当修改.  相似文献   
308.
现如今,我国科技快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将智能网络应用其中。当前汽车行业正在快速发展,在基于科技发展的前提下,智能网络的辅助将推动汽车行业向鼎盛时期发展,智能网络的融入能够提升人生的生活质量,以及为人们带来便捷生活。其中自动寻车技术是当前用户所需求的,这是一种高端智能技术,是建立在智能网络系统之上的,这种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助力解决用户在停车场找不到车的问题,这种技术的产生能够为人们带来更为便捷的生活。  相似文献   
309.
摘要 目的 分析经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 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采取后路顶椎区全脊椎截骨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13~61岁,平均27.5岁。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116°(85°~175°);术前侧凸Cobb角平均16°(0°~40°);对临床结果进行评估,并对围手术期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312(210~47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89(800~4500)ml,随访时间平均43.5(6~72)个月,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43.6°(10°~98°),矫正率为62.4%;术后侧凸Cobb角平均5.2°(0°~12°),矫正率为67.5%。16例(42.1%)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5例(13.2%),包括完全性脊髓损伤1例,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4例;非神经系统并发症早期9例(23.7%),包括胸腔积液2例,硬膜损伤2例,螺钉拔出3例,伤口表浅感染1例,胃肠道功能障碍1例;中期并发症2例(5.3%),包括内固定棒断裂1例,后凸加重1例。结论 后路全脊椎截骨是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有效手术方法,但其潜在的严重并发症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10.
What should we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management of severe spinal deformity? Huafeng Wang, Zhaomin Zheng, Hui Liu. Department of Spine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80, China 【Abstract】Severe spinal deformity is not an uncommon condition that often arises from untreated early onset scoliosi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Patients most often present with severe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deformity with poor pulmonary function. Previous literature has identified the challenges in the treatment of these patients and the higher risk for complications. An assessment of the preoperativ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factors leading to an optimal result was warranted. The early evaluation should include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from the orthopaedic surgeon, pulmonologist, anesthesiologist, and perhaps the neurologist to provide a baseline assessment. Advanced imaging of the spine is useful and important. Current surgical strategies include aggressiv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column release and osteotomies, either with a front–back or a posterior-only approach. With the extent of the surgical release and segmental instrumentation, the potential for curve correction is increased; however, so is the potential for neurologic compromise. Therefore, perioperative Halo traction was recommended. It was thought to improve both spinal deformity and pulmonary function and is a helpful adjuvant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spinal deformity. Improvements in the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appearance, pulmonary function, and self-image are often dramatic. Proper planning and execution of the correct surgical procedure for the surgeon provides an outstanding life-changing result in these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