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30篇
公路运输   72篇
综合类   160篇
水路运输   36篇
铁路运输   68篇
综合运输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21.
为提高公交系统服务质量,需求响应公交是近年来被提出的新型运营模式,其可以根据乘客需求定制公交线路。对需求响应公交的规划包括点规划和路径规划两阶段。首先通过K-means算法实现公交零食停靠点规划,其次在路径规划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精英选择的遗传算法。最后,通过100名乘客需求的实例试验,需求响应公交最大可以使企业盈利162.30元,并证实了基于精英选择遗传算法相比与基于轮盘赌选择遗传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好的搜索结果,精英种群的规模设为15%左右时求解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222.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有利于土地集约使用、缓解交通拥挤,轨道交通站点区域TOD模式开发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厘清轨道站点的功能和定位,促进TOD模式下交通和土地利用的协同发展,创新研究TOD模式下轨道站点的界定和分类方法。首先,引入土地资源学中的相关概念和指标,以容积率、土地混合利用熵和道路密度为指标,提出定量界定TOD模式下轨道站点的方法;其次,综合节点区位、周边土地利用以及设计特色3个尺度建立TOD模式下轨道站点的3层分类架构,并以面积比和优势度作为划分指标给出了分类方法和标准;最后,以二七广场站为例展示了计算过程和简单应用,为TOD模式下轨道站点区域的一体化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23.
224.
为提高航空运输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克服传统城市候机楼在服务范围有限、成本高和选址难度高等弊端,提出1种基于市区移动站点(UMS)的航空旅客行李值机服务模式。UMS基于乘客的实时位置分布差异来动态调配移动站点在城市的位置,因此需要解决UMS站点布局优化问题。综合考虑乘客到服务站点的平均路径长度和乘客最大可接受距离等2个重要指标,基于服务站点位置、不同时段的客源分布和站点的最大服务容量等限制因素对2个重要指标进行约束,建立基于路网的UMS布局优化的数学模型。为满足UMS服务模式对优化运算时效性的严格要求,提出1种混合智能优化算法,采用涟漪扩散算法(RSA)求解乘客与UMS站点多对多路径优化问题,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AGA)高效优化UMS位置分布。以天津城市路网的实际案例与随机生成测试案例对市区移动站点和城市候机楼2种模式的各服务时段的服务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相同站点数量的情况下,乘客到服务站点的平均路径长度比城市候机楼模式减小30.9%,超出乘客的可接受路径长度比城市候机楼模式减少43.7%;UMS位置分布优化使用混合算法(RSA-AGA),其平均计算时间为377 s,比城市候机楼模式所需的平均计算时间减少了41.2%;UMS服务模式在不同站点数量和随机生成测试案例中,各项优化目标均优于城市候机楼模式,更符合乘客的实时需求,验证了UMS运营模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25.
针对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秩序混乱、换乘低效、景观不佳等问题,在传统交通设计模式中融入规划、市政、景观、建筑等多专业元素,从理念、方法、技术、功能等4个层面进行引导,构建"定类型、立标准、谋布局、优功能、精要素"五层次规划设计体系,形成包含4大模块和20项要素的交通设计指引,并应用于广州地铁八号线同福西路站周边空间、景观、环境和交通的一体化设计项目,有效解决了站点周边交通混乱和品质低下等问题,推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交通设施供给和服务向"以人为本、提升体验"转变。  相似文献   
226.
为减少超限超载车辆对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产生的不利影响,实现重点道路陆域环境提升,同时降低道路安全运输执法难度,创新研究了动态不停车称重检测站点布局优化方案.首先,对现状昆山已有动态不停车称重检测站点进行分析;其次,对影响动态不停车称重检测站点布局的要素进行分析,对检测站点进行分类,确定布局规划原则;最后,以昆山市为例,提出全市动态不停车称重检测站点优化方案,并对布局优化方案进行评估,验证布局方案的合理性,并针对系统短板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27.
董晨  郭春  杨鶤  李龙 《综合运输》2022,(3):126-131
为解决TOD项目在规划建设中未能就所处站点区域进行针对性开发利用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地铁站点区域的分类方法,明确了不同类型地铁车站区域的开发方向和重点内容。首先通过既往文献梳理,总结近十年轨道交通站点区域类型相关研究,综合轨道交通、城市规划、建筑相关专业的专家意见,确定了轨道交通公司、政府和乘客3个角度共11个指标对成都市156个地铁站点区域进行类型分析并分析不同类型的车站区域在3个视角下的协同性;最后根据不同类型车站区域的差异给出相应区域TOD项目规划设计的建议。结果表明:1)成都市地铁车站区域分为5类:城市中心站点区域、换乘站点区域、新城站点区域、近郊站点区域和远郊站点区域;2)不同类型的车站区域协同性存在较大差异,在规划时需采用不同思路。  相似文献   
228.
研究对象是一种对于计算机信息智能化在新领域的全新应用,包括信息的采集与控制,同时笔者还对具体情况做了一个具体分析,以保证这种设计能够对系统操作进行实时的监控和调度。  相似文献   
229.
一票制(单次刷卡)公交线路IC卡数据中缺少乘客上车站点信息,为获得乘客上车站点信息,需要将IC卡交易数据与公交站点进行匹配.首先根据公交车辆GPS数据和公交IC卡数据分别推算站点间运行时间,建立匹配约束规则完成首次站点匹配,并求得公交车辆GPS系统与公交IC卡收费系统的时间平均偏差值,再将时间平均偏差嵌入数据匹配模型,利用禁忌搜索算法对其他未匹配的交易记录进行二次匹配.为作比较,数据试验还包括仅根据站点间运行时间对GPS和IC卡数据进行匹配,从而找到IC卡交易记录与公交站点对应关系.数据试验表明:在GPS数据较完整的条件下,该方法能够精确实现IC卡交易记录与上车站点的匹配,而对比试验方法的匹配精度为80%,低于本文所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30.
基于缓冲区法(Buffer method)的站点可达性是公交不平等测度的基础数据,通常按乘客到站距离计算方式(直线或沿路网)或数量分布方式(随距离衰减或不衰减)对计算站点可达性的直线缓冲区法进行改进,但可达性计算结果差异对公交不平等测度的影响尚不明确。基于此,以浙江省海宁市为例,将直线缓冲区法与路网缓冲区法、直线衰减法、路网衰减法3种改进方法计算的站点可达性与公交基尼系数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按到站距离计算方式(即路网缓冲区法)改进直线缓冲区法使基尼系数降低 13.60%,按乘客数量分布方式改进(即直线衰减法)使基尼系数降低 35.75%,按两种方式共同改进(即路网衰减法)使基尼系数降低40.56%;改进方法均使小区间可达性值差距减小,按乘客数量分布比按到站距离方式的改进效果更明显;市区比农村的公交基尼系数受可达性方法影响更大,这可能与路网、人口分布的城乡差异有关,且不同可达性方法测度城市与农村公交不平等时存在不同甚至相矛盾的结论。研究表明:简化方法会高估公交不平等且对城市与农村影响不同,因人口或路网数据缺失而选择缓冲区法时应核减公交基尼系数值,数据完备时应选用路网衰减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