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7篇
综合类   241篇
水路运输   9篇
铁路运输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本文对50例尿毒症患者血清进行聚丙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其α~-脂蛋白、部分α_1~-和α_2~-球蛋白明显下降,触珠蛋白、β-脂蛋白明显上升。同时对5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进行上述电泳,结果表明其白蛋白、部分α_1~-和α_2~-球蛋白明显下降,部分β_2-球蛋白及β-脂蛋白明显上升。对上述变化的机理及临床意义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2.
254例糖尿病患者的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糖尿病(DM)死亡原因,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二附属医院自1991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的DM死亡病例。结果13年两院DM死亡254例,占住院总死亡人数3.2%;死因依次为:慢性并发症42.5%(心脑血管病28.3%,肾病14.2%),肿瘤20.1%,感染11.4%,急性并发症6.7%,肝硬化6.3%;慢性并发症死因中合并高血压66.7%(72/108)。结论慢性并发症已成为DM的主要死因,其中心脑血管病变是最重要的,高血压是增加其死亡率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对降低DM心脑血管病变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2型糖尿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采用益气活血化瘀之味阳还五汤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 2型糖尿病例71例,治疗组35例,对照组36例,观察治疗3个月前后两组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浓度,FIns/FBS,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FBS,FIns,FBS/FIns,InsRI显著降低,ISI显著升高。结论 加味补阳还五汤能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分析以血尿和(或)蛋白尿为表现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改变,为临床治疗钴计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经临床和肾活检确诊的34例IgA肾病分为两组,单纯组及复合组(根据IgA在肾小球沉积的部位不同),分别测定血尿素氮、肌酐、尿β2-微球蛋白及尿视黄醇结合球蛋白。结果 复合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沉积的类型与单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病理分级单纯组以Ⅰ、Ⅱ级为主,复合组以Ⅲ级为主;复合组尿β2-微球蛋白、尿视黄醇结合球蛋白增高与单纯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尿和(或)蛋白尿为表现的IgA肾病在系膜合并毛细血管沉积者中肾小管功能损害程度较单纯系膜沉积者严重,其中“持续性镜下血尿伴蛋白尿”者在复合组中所占比例为高,病理改变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5.
2型糖尿病患者骨矿含量的定量CT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矿含量及其与病程、糖代谢控制程度和相关骨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66例分为三组。A组20例,发病2年以下。B组26例,发病8年以上。其中B1组9例,空腹血糖〈7.8mmol.L^-1;B2组17例,空腹血糖〉7.8mmol.L^-1。C组20例,为正常对照组。66例均行腰椎QCT,测定空腹因糖,血清钙、血清磷、ICTP及BGP。结果A组与C组骨矿含量无显著差异;B组比A、C组显著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成像(OCTA)应用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筛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的30例NPDR患者(NPDR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OCTA检查,对其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的面积、周长、圆度变化以及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SCP)和视盘盘周放射状毛细血管层(RPC)上侧、下侧、鼻侧、颞侧4个象限的血流密度进行量化分析。结果NPDR组患者黄斑区SCP和视盘RPC 4个象限的血流密度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43.68±3.03vs.46.98±3.04、42.79±3.17vs.50.45±2.25、43.21±2.67vs.47.44±2.42、44.21±3.22vs.51.72±5.32、46.43±3.54vs.53.02±2.62、45.97±3.67vs.52.53±2.82、44.63±2.73vs.48.19±3.67、41.73±3.15vs.45.12±3.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NPDR组患者FAZ面积和周长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大[(0.50±0...  相似文献   
47.
肾清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清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40只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肾清饮组、贝那普利组和肾清饮联合贝那普利组,连续给药8周后观察血糖、肾功能和24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分别检测肾组织及尿中丙二醛(MDA)含量,肾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水平的变化,光镜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各药物组肾功能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血糖无明显改善作用,24h尿蛋白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或 P<0.01),联合组下降最为显著(P<0.01);各药物组肾组织及尿MDA含量、肾组织SOD活性和血清TGF-β_1表达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 P<0.01),联合组与其他药物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光镜观察各药物组肾脏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肾清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与贝那普利联用有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和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炎症因子TGF-β_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8.
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微粒释放并促进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高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 HUVEC)内皮微粒释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5.5mmol/L、16.7mmol/L和33.3mmol/L)分别作用于培养成功的HUVEC 0、12、24、48、72h,设立正常糖浓度组(5.5mmol/L葡萄糖)和高渗对照组(27.8mmol/L甘露醇)作为对照.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生存率;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HUVEC内皮微粒的释放水平以及细胞凋亡率.结果 ①MTT检测发现,33.3mmol/L葡萄糖培养12h时HUVEC的细胞数比为93%,24h时为78%,48h时为51%,72h时为40%;与0h组相比,12h组细胞数比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12h相比,24h组、48h组和72h组细胞数比显著下降,且呈时间依赖性减低(P均<0.05).②设5.5mmol/L正常糖浓度组培养48h时的HUVEC细胞数比为100%,则高渗对照组HUVEC细胞数比为98%,与正常糖浓度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6.7mmol/L葡萄糖组和33.3mmol/L葡萄糖组的细胞数比分别为79%和51%,均明显低于正常糖浓度组(P均<0.05),且前两组相比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③33.3mmol/L葡萄糖组作用12h时的HUVEC内皮微粒生成量较正常糖浓度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24、48、72h时增加更为显著,且呈现时间依赖性(P<0.01);与正常糖浓度对照组相比,高渗对照组12、24、48、72h时其内皮微粒释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高糖诱导的内皮微粒释放水平与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659, P<0.05).结论 高糖刺激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微粒释放,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关系,高血糖对胰腺癌组织内神经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8年3月诊治的胰腺癌患者51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血糖升高组和正常血糖组,进行各项指标比较;并对手术切除组织标本进行神经相关指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表达差异.结果各项指标中,高血糖组更容易出现精神差(P<0.05);有糖尿病史的患者中,血糖得到控制的手术切除率和疼痛出现率明显增高(P<0.05);免疫组化表现,两组亦有差异.结论明确有糖尿病史的胰腺癌患者,积极控制血糖有利于提高根治性手术率,高血糖可使胰腺癌神经发生改变,可能参与了神经浸润的发生.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法复制大鼠糖尿病(DM)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大鼠.于处理后的第1、2、4、8周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的24h 尿白蛋白(UAL)、尿素氮(UN)和肌酐(Cr)水平.第8周,取大鼠肾组织和外周血.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肾脏组织中Smad2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肾脏组织中TGF-β1蛋白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结果 从第1周开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大鼠24h UAL、UN和Cr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从第4周开始,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大鼠24h UAL、UN、Cr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肾组织中Smad2蛋白水平虽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Smad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量明显增加;而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TGF-β1阳性细胞数量则明显减少.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LN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的LN表达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从而达到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