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7篇
  免费   82篇
公路运输   987篇
综合类   430篇
水路运输   204篇
铁路运输   368篇
综合运输   8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系统地总结了铁路工程边坡锚固技术的应用历程、新结构形式,详细介绍了主要支护结构创新应用的工程设计方法、施工工艺要点及主要应用成果、经验。  相似文献   
32.
在丹阳北二环大桥斜拉索施工中,总结多座跨径小于150m的斜拉桥斜拉索施工技术,针对此前大型斜拉索施工技术进行了优化改进,特别是斜拉索的展索、挂索及张拉技术。  相似文献   
33.
<正>目前较有效的无损检测方法是声波透射法,通过径向换能器在预埋声测管中上下移动,测读声波从一根声测管发射到另一根声测管的声时、声幅、频率等声学参数,详细查明桩身内部缺陷与性质、深度位置、范围大小、严重程度等。但灌注桩浇筑后实施检测时,预埋在桩中声测管  相似文献   
34.
地铁区间疏散平台结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地铁隧道内乘客紧急疏散平台,并根据这种结构建立了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H型钢不同布置间距的情况下疏散平台的受力情况,继而对该种疏散平台的各部件进行静力检算。最后研究结果表明:H型钢布置间距在1.8 m以下时,各部件受力情况良好,满足使用要求。同时,为运营接管后该设备的维修保养部门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性检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5.
研究目的:因盘活闲置国有资产的迫切需要,某些城市的城轨交通线路工程,利用地下既有设施,因其线间距比较小,加大线间距困难,维持原有线间距将成为工程的首要选择。规范规定单渡线线间距不应小于一定数值。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利用既有人防隧道工程,受限界限制,线间距定为3.4 m。根据要求,分别在两个既有站设置了3.4 m线间距单渡线。"小线间距"单渡线,在设计、铺设、营运以及养护维修等方面经验甚少,因此除了需要研究渡线结构安全性以外,还必须分析研究其在各种运行位置时脱轨或者脱钩危险性,确保列车安全通过。研究结论:(1)车辆通过3.4 m线间距单渡线时,转向架最不利位置的转动角度在转向架结构性能允许范围内。车钩最不利位置的转动角度、伸缩量在车钩结构性能允许范围内。(2)3.4 m单渡线侧向运行时不载客的情况下,车速不宜超过20 km/h;侧向有载客需要的情况下,车速不宜超过15 km/h。  相似文献   
36.
为了得到指定切深下合理的刀间距,提出一种基于UDEC仿真的滚刀最优刀间距确定方法。通过试验机得到岩样力学参数,利用2D离散元仿真软件UDEC,建立了无围压条件下两把滚刀顺次切削节理不发育岩石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组数值试验,成功地模拟出了不同切深和刀间距下滚刀破碎岩石的全过程。分析得到指定切深下仿真切削比能耗与刀间距的对应关系,最小比能耗下的刀间距即为最优刀间距。最后,利用回转式盾构刀具切削实验台,采用恒切深方式进行多组实验,记录刀具所受三向力和破碎岩样重量,得到实验最优刀间距。通过实验手段和仿真手段得到的最优刀间距基本一致,工程数据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因此,基于UDEC仿真的滚刀最优刀间距确定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7.
基于驾驶行为分析的交通流中车辆跟驰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着重从驾驶行为分析的角度,对车辆跟驰模型中与人的因素有关的GM模型、CA模型、线性Helly模型、AP模型以及基于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的车辆跟驰模型进行了详细的评述,提出了未来智能交通流中应充分考虑到数字驾驶行为对智能车辆跟驰建模与仿真的影响,以期正确地揭示出交通流的特性和本质。  相似文献   
38.
部件: C44-3.PCM(DOHC,A/T) C45-3.ECM(DOHC,M/T) C93-3.TCM(V6) C94-1.ECM(V6) M04.多功能诊断插座 M05.数据连接插座 M06.天线线圈  相似文献   
39.
项贻强  宋雨  薛静平 《公路》2003,(5):38-40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施工方案是全桥成败的关键,以千岛湖南浦大桥为工程背景,给出了该桥施工采用的塔架斜拉索扣挂拼装系统和无支架缆索吊装系统的方案,并进行了空间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空间分析方法更能符合实际的受力。  相似文献   
40.
理想条件下路网临界车头间距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经典的跟驰理论,建立理想条件下车辆稳定跟驰行驶时的车头间距模型。并且利用高精度的车载GPS系统在北京市路网上采集的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标定。同时根据最优化的相关理论确定出北京市路网达到其理想容量时车辆的临界行驶速度及临界车头间距,从而为确定理想路网容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