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1篇
  免费   9篇
公路运输   186篇
综合类   774篇
水路运输   70篇
铁路运输   117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5 毫秒
321.
目的研究髓样细胞白血病-1(myeloid cell leukemia-1,Mcl-1)基因在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和人巨噬细胞THP-1中的表达情况,筛选出表达含量高的细胞株作为实验用细胞,根据筛选的结果构建靶向小鼠Mcl-1基因的短发夹RNA(shRNA)真核表达质粒进行转染,最后筛选出沉默Mcl-1基因效果最明显的shRNA表达质粒。方法利用半定量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两种巨噬细胞中Mcl-1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软件设计3个针对Mcl-1基因不同位点的shRNA片段,由公司构建携带此shRNA片段的真核表达质粒(Mcl-1shRNA1-3),然后通过脂质体将真核表达质粒载体转染到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中,24、48h后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果,并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cl-1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中Mcl-1的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显著高于人巨噬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构建的shRNA表达载体在24、48h均能降低Raw264.7细胞内mcl-1mRNA和蛋白水平,尤其在48h沉默效果最为明显;转染48h后与正常组、脂质体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cl-1shRNA1和Mcl-1shRNA2相比,Mcl-1shRNA3对Mcl-1mRNA和蛋白的沉默作用最强。结论成功筛选出了实验所用细胞Raw264.7及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内Mcl-1具有明显沉默效果的靶向Mcl-1shRNA3真核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322.
目的研究FK506对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及轴突再生相关蛋白神经丝蛋白200(NF200)、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凋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头颅瞬间旋转损伤装置建立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90只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DAI模型组、FK506干预组(各组又分为6h、1d、7d亚组,各组n=10);各组于预定时间点采用mNSS法评估神经功能,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DAPK1、NF200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GAP-43的表达变化、TUNEL检测神经元凋亡,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记录,使用统计学SPSS 18.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FK506干预组较DAI组损伤后的NF200标记轴索病理改变显示,形成轴索肿胀、轴索球数目明显降低;FK506干预组较DAI组各时间点DAPK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神经元凋亡数目明显减少,GAP-43、NF200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FK506能够在DAI后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与轴索病理改变,减轻神经组织损伤;FK506能够加速神经元再生,促进脑组织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323.
付梅 《驾驶园》2011,(1):91-91
人从亮处进入暗处时,最初什么也看不清,待停留片刻,才能渐渐看清周围的物体。医学上称此现象为暗适应。眼睛视网膜上有锥体和杆体两种感光细胞,锥体细胞感受强光,并能辨别颜色;杆体细胞接受弱光刺激,能在弱光线下识别物体。杆体细胞之所以在弱光下起作用,是因为它含有一种特殊的感光物质,  相似文献   
324.
目的观察慢性镉中毒对小鼠海马齿状回颗粒层细胞结构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4~5月龄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镉中毒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适应性饲养1周后,镉中毒组采用皮下注射氯化镉(2 mg/kg),每周2次,连续染毒3个月,对照组同时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喂养3个月后取大脑海马组织分别进行尼氏染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免疫组化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光镜下,尼氏染色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海马齿状回颗粒层神经元排列整齐、规则,结构完整,胞体较大,细胞轮廓清楚,胞核居中、核仁明显、胞浆尼氏体丰富,均匀分布于核周;胶质细胞分散在海马神经元之间,呈星形或梭形,体积小、核圆形或卵圆形;镉中毒组小鼠海马齿状回颗粒层神经元胞体变小、胞核固缩、胞浆减少,尼氏体明显减少或消失、着色浅,胶质细胞分散在海马神经元之间,体积增大;与对照组相比,镉中毒组海马齿状回颗粒层胶质细胞与NSE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增多(P<0.05)。电镜下,对照组海马齿状回颗粒层神经元形态规则,胞膜清晰,细胞器丰富,结构完整;镉中毒组神经元胞体轻度水肿,核膜皱褶,核染色质皱缩,胞浆密度降低,细胞器减少,线粒体肿胀,部分透明成空泡。结论慢性镉中毒可导致小鼠海马齿状回颗粒层神经元减少、星型胶质细胞增多,这些变化可能是镉的神经毒性作用之一。  相似文献   
325.
目的探讨GDNF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精神分裂症病例组及健康对照组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及血样的采集,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GDNF基因多态性。选取GDNF基因2个SNP位点:rs2973050,rs2910702。所有数据应用SSPS13.0软件包处理。结果①哈迪温伯格平衡(Hardy-Weinberg s equilibrium)结果显示,GDNF基因rs2910702在病例组中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χ2=24.983,P=0.000);②GDNF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基因型频率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GDNF各基因型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PANSS量表各因子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rs2973050基因型C/C、rs2910702基因型G/G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关,为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基因型。  相似文献   
326.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尿足细胞与尿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及30例健康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比较试验组与健康对照组尿中足细胞的数、收缩压、舒张压、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量,并将试验组各项指标与尿足细胞作相关性分析,寻找与尿足细胞相关的因素。结果实验组患者尿足细胞数、尿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试验组患者尿足细胞数与24 h尿蛋白量呈负相关,而与血压、血清白蛋白等指标无相关性。直线回归分析显示尿足细胞数和24 h尿蛋白量呈直线关系。结论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数较正常人升高,尿足细胞与24h尿蛋白量有一定的关系,尿足细胞数随着尿蛋白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327.
目的观察脓毒症大鼠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8)、假手术组(n=8)、模型组(n=56)。模型组又分为7个亚组(每个亚组n=8);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观察每组大鼠一般情况、肺组织病理及WBC、PLT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病态表现明显,WBC、PLT的变化在假手术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模型组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模型组WBC、PLT的整体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明显降低后缓慢回升。结论脓毒症大鼠WBC、PLT的异常变化可能与脓毒症时骨髓抑制、细胞趋化聚集或免疫功能紊乱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28.
目的观察衰老进程中不同年龄组大鼠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率及松花粉对老年组大鼠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以大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原位切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幼年组、成年组、老年组以及松花粉喂养老年组大鼠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幼年组、成年组、老年组、松花粉喂养老年组的凋亡率分别为:(73.549 50±4.437 68)%(、59.509 10±4.781 50)%(、88.978 00±3.702 25)%(、61.820 00±7.784 60)%。幼年组的凋亡率介于成年组与老年组之间,老年组的调亡率最高(P<0.01)。松花粉干预后,松花粉喂养老年组的凋亡率比老年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随着年龄增加,大鼠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加,且松花粉对细胞凋亡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329.
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意义。方法收集≥5年生存组和<3年死亡组大肠癌病例各30例,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大肠癌组织内TIDC的CD83、CD1a表达状况,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CD83、CD1a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与Dukes分期和预后相关。免疫组化检测显示,60例大肠癌组织中19例检测到CD83阳性表达,24例检测到CD1a阳性表达。CD83、CD1a的表达随着Dukes分期的升高而降低,≥5年生存组表达高于<3年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到低水平CD83(60/60)、CD1a(60/60)和Ki-67(60/60)表达。在大肠癌组织的不同Dukes分期间,CD83、CD1a在A期+B期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C期+D期大肠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a在≥5年生存组表达高于<3年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TIDC的特征性标记物CD83、CD1a的表达与预后相关,可以作为检测大肠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30.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SD大鼠20只,体重280~320 g,随机分为2组。瑞芬太尼预处理(R)组(n=10)经股静脉注入瑞芬太尼,速度为0.6μg/(kg.min),每次输注5 min,连续3次,中间间隔5 min;盐水对照(C)组(n=10)经股静脉注入生理盐水,每次输注5 min,连续3次,中间间隔5 min;30 min后对所有动物的右侧颈内动脉用尼龙线线栓法致大脑中动脉阻闭120 min,然后拔出尼龙线恢复再灌注。再灌注2 h后处死动物,取大脑组织标本,原位细胞凋亡法测定细胞凋亡的情况,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光镜观察发现R组细胞肿胀坏死明显减轻,凋亡细胞及坏死细胞较C组明显减少。再灌2 h后R组凋亡细胞阳性率、TUNEL阳性率较C组减少(P<0.05)。结论瑞芬太尼能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坏死,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