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0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7篇
  2019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氧暴露剂量对人肺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肺功能测定在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中的应用已有较久的历史,而且从大气道到小气道的通气功能、肺换气功能等的测定均有了一整套的测定方法和指标。为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劳动能力鉴定、卫生学评价等确实发挥了不少作用。但不论采用怎样的仪器和方法测得的指标,大多数在实际应用中都要考虑一些影响指标真实性的因素,并采取各种办法来排除这些因素的影响。否则往往易给结果判断造成假象。其中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严重僵硬脊柱畸形患者(不包含半椎体畸形)行经后路全脊椎切除(posterior vertebal column resection,PVCR)脊柱矫形术前、术后肺功能检查(pulmonary function test,PFT)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变化规律。方法 将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除半椎体畸形的严重僵硬脊柱畸形患者中伴有肺功能障碍的24例纳入本研究。年龄11~45岁,平均(18.9±8)岁;术前侧凸Cobb 角平均(110.1±14.6)°(94°~170°),后凸Cobb 角平均(80.6±29.2)°(42 °~160°)。所有患者均行PVCR术。以术前肺功能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分为中度呼吸功能障碍组(40%~60%)和重度呼吸功能障碍组(低于40%)。术前、术后2周、3 个月、6个月、1年、2 年时行肺功能检查,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状况,分析肺功能各参数(肺活量—VC,VC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VC%,用力肺活量—FVC,FVC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与术后恢复时间的关系,以及患者术前、术后自觉症状改善(呼吸窘迫、肺部感染、体力、生活质量)与术后恢复时间的关系。结果 终末随访24 个月。术后2周,肺功能参数FVC、FVC%、FEV1、FEV1%,重度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分别为:(0.92±0.04)L、(26.55±0.67)%、(0.98±0.06)L、(25.48±0.41)%,明显低于术前(1.13±0.06)L、(28.27±0.55)%、(1.04±0.06)L、(27.42±0.36)%(P<0.05),中度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分别为:(1.28±0.06)L、(38.83±1.00)%、(1.05±0.03)L、(35.43±0.36)%,明显低于术前(1.42±0.04)L、(40.33±0.79)%、(1.33±0.04)L、(37.38±0.47)%(P<0.05),动脉血气分析均提示异常,肺功能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患者的肺功能参数开始逐渐恢复,但仍不及术前水平;术后1年,患者肺功能水平略高于术前,各参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96%的患者自觉症状得到改善,MET评分较术前高,动脉血气分析及肺部胸片未见异常;术后2 年,肺功能参数FVC、FVC%、FEV1、FEV1%,重度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分别为:(1.48±0.03)L、(33.67±0.49)%、(1.28±0.03)L、(31.53±0.41)%,中度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分别为:(1.56±0.06)L、(42.05±0.38)%、(1.43±0.04)L、(39.32±0.40)%,所有患者的肺功能明显高于术前的基础水平( VC恢复17.1%, FVC恢复18.7%, FEV1恢复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自觉症状得到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正常及胸部X片未见肺异常。术后肺功能参数变化率、自觉症状改善率均与恢复时间成正相关。结论 严重僵硬脊柱畸形的患者行PVCR术后,肺功能在2周内会明显下降,但是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术后1年肺功能逐渐回到术前基础水平,术后2年较术前会有明显改善,特别是术前表现为重度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PVCR术后患者PFT在术后2年较术前有改善,但更重要的是多数患者在术后1年自觉症状得到改善,并且动脉血气分析正常及胸部X片未见肺异常,几乎所有患者术后2年自觉症状明显改善,这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关键词】脊柱畸形;PVCR;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清肺温肾化痰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稳定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1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肺温肾化痰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检测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6 min步行距离(6 MWD)及血清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趋化因子配体18(CCL-18)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15%,高于对照组的79.45%(P<0.05);治疗后,观察组mMRC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6 MWD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FEV1/FVC、呼气高峰流量(PEFR)]、动脉血氧分压(PaO_2)均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NF-κB、sICAM-1、TGF-β1、CCL-18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肺温肾化痰法辅助治疗COPD稳定期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呼吸肌疲劳及肺功能,降低外周血炎性相关因子,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呼吸锻炼运动处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察呼吸锻炼运动处方对改善大学生肺功能的实际效果.方法:将60名素质提高班学生分成两组进行为期12周的两种不同内容的训练,分别于实验前后对实验对象的四个反映肺功能常用指标进行检测.结果:采用呼吸锻炼运动处方训练前后VC、FVC、FEV1、MVV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VC、FVC、FEV1、MVV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呼吸锻炼运动处方前后肺功能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表明本运动处方能有效地提高肺功能.  相似文献   
19.
20.
我国新颁发的《尘肺×线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对尘肺临床诊断要求是:必须完成劳动能力鉴定,即代偿功能评定才是完整诊断。我国劳保待遇规定:Ⅰ期尘肺病人代偿功能乙、丙级者可享受Ⅱ期待遇。为此,作者分析了Ⅰ期尘肺病人及对照组的肺功能,以期对我国正在探索制定的肺功能鉴定标准及实现劳保待遇的科学管理筛选肺功能敏感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