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14篇
综合类   361篇
水路运输   25篇
铁路运输   30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61.
建立了人胚肺细胞(2BS)转化系统,并对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的潜在致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转化试验结果良好,试验方法可行,利用2BS细胞检测GMA的转化能力,再次证明了GMA对细胞有很强的致转化作用。  相似文献   
362.
在Langendorff灌注大鼠心脏模型上,观察了血管紧张素任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受体阻断剂Losartan对心肌缺血预处理的影响。结果:10-7mol/L血管紧张素Ⅱ预处理心脏,明显改善了随后缺血再灌注所造成的心肌损伤;在预处理前及预处理过程中,用10-6mol/LLosartan灌流心脏,可消除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提示外源性血管紧张素Ⅱ能够模拟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而心肌组织源性血管紧张素Ⅱ可能是参与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363.
本文用组织化学方法,选择能反映血管壁糖代谢3个途径及平滑肌能量利用的5个关键酶,在同一显微镜下对正常SD系不同月龄组大鼠海马血管的酶代谢进行了半定量研究。结果为乳酸脱氢酶活性随着大鼠月龄及血管口径的增加而增强,琥珀酸脱氢酶及细胞色素氧化酶示轻度反应,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呈轻度至中度活性,钙激活三磷酸腺苷酶在动脉及微动脉示极强阳性,静脉示强阳性,毛细血管呈中度至强阳性。讨论了海马血管壁代谢酶的变化与海马血管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364.
目的探讨肺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肺高压)发生、发展及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方法将先心病室间隔缺损(室缺)合并轻、中、重度肺高压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10例单纯室缺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体外循环建立前抽取肘正中静脉血,同时取右肺中叶小块肺组织,放射免疫法或比色法测定血浆白介素-1(IL-1)、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反映肺血管内皮细胞激活、损伤程度;QTM970图像分析仪测定肺组织肺小动脉外径、管壁厚度、血管总面积;计算出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WT/D),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A),以反映肺小血管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先心病患者伴随肺动脉压力的增高,血浆IL-1β和ET-1/NO水平呈上升趋势(P<0.05);WT/D、WA/A逐渐增高(P<0.05);二者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左向右分流所致肺血管内皮细胞激活与内皮衍生因子分泌失衡密切相关;其在肺高压发生及肺血管重构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65.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triglitazone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内皮细胞分泌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以脐静脉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triglitazone对内皮细胞分泌血管活性因子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结果10μmol/L和50μmol/L的triglitazone使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ET-1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而NO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50μmol/L triglitazone可明显抑制AngⅡ(1×10-6mol/L)所刺激的ET的分泌(P<0.05);两种浓度triglitazone均能抑制AngⅡ对内皮细胞生成NO的减低作用(P<0.05)。结论Triglitazone可抑制AngⅡ所刺激的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ET-1的增加和NO的减少,提示triglitazone可通过影响血管活性因子的产生而参与血压的调节。  相似文献   
366.
目的观察平肝降压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浆、下丘脑肾素活性(RA)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SHR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平肝降压胶囊治疗组,另取10只同龄雄性Wistar-Kyoto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用药12周后,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浆和下丘脑RA及AngⅡ的水平。结果平肝降压胶囊能显著降低SHR血压(P<0.01);模型对照组血浆、下丘脑RA及Ang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给予平肝降压胶囊治疗后血浆、下丘脑RA和AngⅡ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平肝降压胶囊可能通过降低血浆、下丘脑RA及AngⅡ水平,从而达到降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367.
目的分析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变化规律,探讨IGF-1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防治提供依据。方珐选择74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5例健康人,常规测身高、体重、血压、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用ELISA法测血清IGF-1水平;用多普勒超声进行双下肢动脉病变检查。结果①糖尿病患者血清IGF-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②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时血清IGF-1水平明显高于无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组,且血清IGF-1水平与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③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病程、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清IGF-1水平可以反映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诊断有参考价值,并有可能作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68.
COX-2、VEGF的表达和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 2 (COX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4 5例胃癌、癌旁组织COX 2、VEGF和MVD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COX 2、VEGF和MVD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COX 2 (+)或VEGF(+)组MVD(6 1.2 9± 14 .31;6 0 .0 7± 15 .86 )均显著高于COX 2 (- )或VEGF(- )组 (45 .38± 12 .4 2 ;4 3.0 6± 18.91,P <0 .0 5 ) ,COX 2、VEGF均为阳性组MVD(6 2 .4 6± 14 .34)明显高于两者均阴性组 (41.2 4± 13.6 5 ,P<0 .0 5 )或仅一项阳性组 (P <0 .0 5 )。COX 2、VEGF均与MVD显著正相关 (P <0 .0 1) ,COX 2与VEGF显著正相关 (P<0 .0 1)。结论 COX 2可能参与胃癌血管生成 ,VEGF可能是COX 2诱导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369.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和血管生成与大肠癌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 6 3例大肠癌、10例癌旁组织及 1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P <0 .0 5 ) ,与组织学分级无关 (P >0 .0 5 )。VEGF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VEGF阴性者 (P <0 .0 5 ) ,VEGF表达和MVD与大肠癌浸润深度、Dukes分期、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密切相关 (P<0 .0 5 )。VEGF表达阳性或高MVD的大肠癌患者预后差 (P <0 .0 5 )。结论 VEGF表达与大肠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对大肠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有促进作用 ,MVD与VEGF可作为大肠癌病程检测的指标 ,对患者治疗的选择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70.
目的探讨Tie2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直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对10例正常直肠组织与40例直肠癌组织中的Tie2受体表达进行研究。结果Tie2受体定位于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及胞核,部分癌细胞胞浆也存在阳性表达,直肠癌组织中的Tie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直肠组织(P<0.05),Tie2受体的表达与临床病理中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kes分期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Tie2受体在直肠癌的发展及淋巴结转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