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7篇
综合类   76篇
水路运输   18篇
铁路运输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文以213例手术切除部标本及影响预后的5项病理组织指标为基础,按多因素分析原则,以最大似然法对癌病人的术后二年内死亡和生存二年以上两类预后进行计量判断,经组内及组外考核,正确率分别为83.8%和84.4%,表明本研究对具体现人的术后生存时间作出预测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2.
开胃酒     
华承昌 《游艇业》2008,(6):12-12
2008年10月底到11月底,中国杯帆船赛、F1摩托艇深圳站比赛、深圳游艇展、千岛湖游艇展、厦门游艇展、北京游艇展等活动接连举行。在参加这些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和大众媒体记者、业内人士交流中国游艇文化和市场发展情况,我发现大家对游艇文化的认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位朋友和我聊到关于游艇文化能不能被中国所接受时,说假如给我一条游艇,  相似文献   
23.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DH7识别抗原在53例粘膜不典型增生和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粘膜不典型增生和高分化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7/7,9/9,低分化腺癌阳性率为14/16,其中高分化腺癌与低分化腺癌的强阳性率分别为7/9和1/16,两者间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4.
观察了23例门脉高压症患者行断流术前后液中的基础酸分泌量(BAO)、最大酸分泌量(MAO)、高峰酸分泌量(PAO)及血清泌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加作减动脉术的治疗组(11例)术后液中BAO、MAO、PAO均比术前升高(P<0.05),而行单纯断流术的对照组(12例)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5)。血清泌素水平两组均比术前降低(P<0.05),且改变的程度基本一致(P>0.5)。表明:在断流术基础上加作的减动脉术不但不引起泌酸功能减退,反而可使术前泌酸功能的低下状态得以改善;加作的减动脉术也不影响血清泌素的水平。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反流 (DGR)引起大鼠黏膜损伤及癌变的发病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 (75只 )随机分为两组 :①DGR模型组 (5 5只 ) ,根据手术造模方式及反流量大小分为全反流组与部分反流组。②假手术对照组 (2 0只 )。采用pH监测仪测定液 pH ,用酶法测定液胆汁酸 (TBA) ,确定DGR模型成功。进行为期 3个月和 9个月黏膜损伤的动态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不同病变黏膜组织PCNA、Bcl 2蛋白的表达。采用TUNEL技术观察黏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DGR模型大鼠液pH及TBA明显升高 (P <0 .0 1) ,证明DGR模型成功。模型大鼠病理改变出现浅表性炎→萎缩性炎→异型增生的动态演变过程。正常黏膜→浅表性炎→萎缩性炎 ,增殖指数 (PI)、凋亡指数 (AI)均呈上升趋势 (P <0 .0 5 ) ,PI与AI呈正相关 (r=0 .6 8,0 .71)。从萎缩性炎→异型增生 ,PI仍显著增加 ,在异型增生时AI突然下降 ,AI/PI也明显降低 (P <0 .0 1) ,AI与PI呈负相关 (r=- 0 .5 7)。萎缩性炎及异型增生时PCNA、Bcl 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及浅表性炎组 (P <0 .0 5 ) ,萎缩性炎与异型增生之间PCNA、Bcl 2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细胞增殖与凋亡调节紊乱可能是十二指肠反流液造成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26.
丹参酮ⅡA对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增殖、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体外实验检测丹参酮ⅡA(TanⅡA)对SGC-7901人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常规培养SGC-7901人腺癌细胞用于实验,经TanⅡA作用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电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腺癌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结果TanⅡA对腺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nⅡA作用后腺癌细胞表现为凋亡特征性的形态改变;TanⅡA可时间依赖性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结论TanⅡA对体外培养的SGC-7901人腺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其可能的机制为TanⅡA可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使其不能进入S期。  相似文献   
27.
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十二指肠胃反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观察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postcholecystectomysyndrome,PCS)患者十二指肠反流 (duodenogastricre flux ,DGR)的变化 ,探讨胆囊切除后DGR发生情况及其与PCS的关系。方法  2 0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行动态 2 4h内pH和胆红素 (Bilitec 2 0 0 0 )检测 ,并与 10例胆石症患者和 15例正常对照者作比较。结果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碱反流和胆汁反流均不增加。胆石症组碱反流较对照组增加 ,胆汁反流不增加。结论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十二指肠反流并不增加  相似文献   
28.
观察41℃60min温热作用后人癌细胞BGC-823热耐受性和HSP70表达的变化。方法 41℃60min温热作用后不同时间,测定时间43℃60min温热再作用的克隆形成率,并进行细胞HSP70免疫组化分析。结果:1.40℃诱导后即时细胞已形成较高的热耐受性,4h有所降低,8h达到高峰。24h恢复近原有水平;2.BGC-823细胞常温下表达少量HSP70,并且主要分布于胞浆内;41℃诱导后即时H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与十二指肠球部化生及溃疡的关系 ,试阐明Hp致十二指肠球溃疡的机制。方法 前瞻性研究十二指肠球溃疡球部Hp检出率及化生发生率 ,同时研究窦部Hp检出率。结果 十二指肠球溃疡球部Hp检出率及化生发生率分别为 57 69%及 90 % ,窦部Hp检出率为 84 6% ;活动期十二指肠球溃疡球部Hp检出率高于愈合期及疤痕期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球部Hp阳性与阴性者的化生发生率大致相同。 结论 Hp致十二指肠球溃疡的机制除与Hp直接定植于球部化生区 ,造成损害 ,继而形成炎症、溃疡外 ,可能尚有其它途径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肠激素与生理性十二指肠反流 (DGR)及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 (MMC)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志愿者 2 0例 ,进行 2 4h内 pH和内胆汁监测 ;采用灌注式测压法进行长时夜间窦十二指肠压力测定 ;分别于碱反流、胆汁反流发生前后及窦十二指肠MMC各时相抽血 ,检测动素 (MTL)、P物质 (SP)、生长抑素(SS)、一氧化氮 (NO)的水平。结果 碱反流和胆汁反流发生时与未发生时比较 ,血中NO的浓度明显增高 ,分别为(98.2 3± 12 .14 ) μmol·L-1和 (71.2 4± 10 .2 1) μmol·L-1(P <0 .0 1) ;(87.32± 11.4 6 ) μmol·L-1和 (6 9.4 5± 10 .5 6 ) μmol·L-1(P <0 .0 5 ) ;血浆中MTL、SP、SS的浓度无显著性差异。血浆MTL浓度在窦MMCⅢ相时为 (32 9.5 6± 4 7.2 8)ng·L-1,比MMCⅠ相 (2 37.4 3± 4 1.5 4 )ng·L-1和MMCⅡ相 (2 5 6 .5 6± 4 4 .32 )ng·L-1显著增高 (P均 <0 .0 5 )。SP、SS、和NO在MMC各相无显著差异。结论 DGR的发生与NO浓度改变有关 ;MTL与MMCⅢ相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