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2篇 |
综合类 | 59篇 |
铁路运输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1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1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介绍利用自体肝镰状韧带补片加固胰肠吻合的方法和经验。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对6例质地脆弱的胰腺残端,术中利用自体肝镰状韧带制成补片加固行胰肠吻合,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及腹腔引流液情况。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胰肠吻合口漏。结论肝镰状韧带补片加固法取材容易,操作简单,效果可靠,对于质地脆弱的胰腺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3)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LPN)治疗T1a期肾门旁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8年5月间LPN治疗11例肾门旁肿瘤患者的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手术结果、病理结果和随访结果。结果 11例患者的中位年龄46(26~75)岁,中位肿瘤直径3.0(2.3~4.0)cm,中位R.E.N.A.L评分5(4~7)分。临床分期均为T1aN0M0。全部患者成功完成手术,中位热缺血时间35(23~56)min,中位手术时间180(150~240)min,中位估计失血量为100(50~300)mL。3例患者术中行集合系统修补术。术后1例输血,2例短暂性血尿,1例低热,1例出现漏尿,保守治疗后好转;中位术后住院时间7(5~13)d;术后病理诊断:透明细胞癌8例,嫌色肾细胞癌1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10例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术后病理分期均为T1aN0M0。4例患者术中做切缘活检,结果均阴性。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3(1~80)个月,均未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结论对于T1a期的肾门旁肿瘤,LPN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熟练的腹腔镜技术和术者的临床经验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PC)病人的麻醉及CO_2气腹对机体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认为采用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气管插管控制呼吸,麻醉调节方便,能满足手术要求,术后苏醒迅速,能有效防止CO_2气腹对呼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兔眼葡萄膜巩膜引流术后房水流出道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20只中国白兔随机分为2组,一组行葡萄膜巩膜引流术,另一组行小梁切除术,均行右眼手术。术后2周术眼前房内灌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ITC-Dextran),处死后取完整眼球做冰冻切片,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荧光素的分布。与手术部位处在眼环同一子午线上的同眼的对称部位未手术眼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在葡萄膜巩膜引流术组,荧光素的分布在前、中部巩膜最强,前葡萄膜次之;而在小梁切除术组,荧光素的分布在前葡萄膜最强,前、中部巩膜次之,两组的后葡萄膜和后巩膜均有部分中等亮度的显影,对照组的后葡萄膜和后巩膜则几乎无显影,且两组的前、中部巩膜荧光素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葡萄膜巩膜引流术和小梁切除术术后房水引流均是多途径的,既有外滤过,还增强了葡萄膜巩膜引流。与小梁切除术相比,葡萄膜巩膜引流术还明显增加了跨巩膜引流。 相似文献
15.
16.
绝经前妇女子宫切除前后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子宫切除前后女性的心理状况改变趋势、程度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调查 83例接受子宫切除手术女性入院时和术后 3月的心理状况。结果 心理状况调查自评得分显示术后BDI分值、SCL 90(偏执因子除外 )各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术前 ,与他评调查HAMD评分一致 ,中、重度抑郁症发生率由术前 3 3 .7%降至术后 10 .1% ;不同年龄段患者SCL 90改变程度不同 ;术后BDI分值和HAMD得分与术前水平显著正相关 ;术前HAMD评分与受教育年限负相关 ,与主诉正相关 ,术后与产次、有内科合并症正相关 ,与年龄负相关。结论 子宫切除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 ;围手术期抑郁好发于年轻、多产、文化程度低、诉述痛经和月经过多及有其他内科疾患的妇女。 相似文献
17.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1):133-137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腰椎椎板间隙入路与椎间孔入路髓核摘除术的围手术期失血情况,为临床手术方式的恰当选择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行经皮内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治疗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椎板间隙入路组与经椎间孔入路组各80例。根据Gross公式计算失血量。结果经椎板间隙入路组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mL)、隐性失血量(mL)和血红蛋白损失量(g/L)均小于经椎间孔入路组(119.73±179.26 vs.158.6±190.65、109.73±179.53 vs. 148.78±190.19、3.76±8.12 vs. 4.31±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显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内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围手术期隐性失血占总失血量比例大,而经椎板间隙入路患者失血量少于经椎间孔入路患者。 相似文献
18.
人唾液蛋白的高效疏水色谱分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效疏水色谱分离、纯化人全唾液蛋白、腮腺液蛋白及颌 /舌下腺液蛋白的最佳分离条件和临床意义。方法 将收集的唾液样品经低温离心 ,过滤 ,冻干 ,低温保存备用。以不同浓度的 (NH4 ) 2 SO4 、KH2 PO4 溶液分别为A、B流动相 ,梯度分离 ,收集各个组分峰 ,通过生化方法对蛋白进行定性。结果 全唾液蛋白被分离为 12个峰组分 ,腮腺液被分离为 6个峰组分 ,颌 /舌下腺液被分为 8个峰组分。经统计学处理 ,平均出峰时间标准差小 ,个体间重复性好。目前能初步定性的唾液蛋白为富含脯氨酸蛋白、半胱氨酸蛋白、富酪蛋白和富组蛋白及α 淀粉酶。结论 疏水色谱可用于人全唾液蛋白、腮腺液蛋白及颌 /舌下腺液蛋白的分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减少全喉切除术后咽瘘发病率和正确合理地治疗咽瘘。方法 对1981 ̄1996年收治的18例全喉切除术后咽瘘患者作了分析。结果 全喉切除术后咽瘘发生率为6.1%。结论 术前超剂量放疗、大范围手术切除、全身情况的影响、局部感染等是导致咽瘘的成因,而且非单一因素所致。局部治疗是处理咽瘘的关键,要因咽瘘病期和因人而异。预防咽瘘形成与治疗因瘘是同等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定义为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甲状腺外浸润、高危亚型、气管或喉返神经浸润的PTMC。手术干预,如腺叶切除术或甲状腺全切除术,是PTMC的主要治疗方式。本研究纳入了124例接受甲状腺适形切除术的患者,其可获得不劣于腺叶切除术或甲状腺全切除术的远期肿瘤结果。该术式或可成为未来的PTMC诊疗的一部分,PTMC精准医疗需依赖基因检测、分子分型等技术早期识别淋巴结微浸润等高风险因素,实现生物学外科理念的整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