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5篇
  免费   180篇
公路运输   1651篇
综合类   965篇
水路运输   633篇
铁路运输   1086篇
综合运输   170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291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铁路路基与桥梁刚度不同,荷载作用下连接处产生沉降差异,使钢轨轨面产生弯折,影响轨道平顺性,危及列车的平稳运行及行车安全。为此,在路桥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的设置原则主要是加强路基结构竖向刚度和减小轨面弯折变形。过渡段的设置方式主要为加强路堤结构强度、提高填料压实标准、减轻路堤结构自重和在路基与桥梁间设置钢筋混凝土搭板,其中采用级配较好的粗粒料填筑法为常用方法,深层混凝土搭板可使刚性桥台与柔性路基间的刚度逐渐变化,有效处理过渡段差异沉降问题。  相似文献   
102.
任何一次以政府主导的改革,都需要以社会公众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中国内河船型标准化的推进,显然也不例外。这个十年前,以改进过闸效率和船舶安全为主要名义的改革举措,在今天更赋予了运力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崭新内涵。  相似文献   
103.
针对道路桥梁沉降段施工问题,首先总结了沉降对于道路桥梁造成的危害,然后结合以往施工经验明确产生沉降的主要原因,如桥头结构不合理、台背压实不充分、引道地基处理不当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包含结构设计、缓和沉降段设置、地基和路基条件以及严控路面变形等在内的沉降段施工设计要点,最后根据现阶段道路桥梁实际要求,深入分析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旨在为保障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避免沉降、变形等问题发生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4.
针对目前城市干道施工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影响,文章以万山区廖家坳至茶店段的楚溪1号大桥为例,分析了城市干道的施工设计要求,并提出了优化控制的方法策略,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5.
白杨河水库溢洪道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原设计方案溢流堰泄流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在急流收缩段形成了严重的冲击波,水流折冲形成水翅超出边墙,收缩段边墙高度不满足安全泄流要求。通过系列试验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优化,提出了增加WES堰泄流净宽度和收缩段长度,同时在收缩段设置一小于溢洪道底板坡度的正坡对称多边形孔板消除急流收缩段冲击波的优化方案。优化方案的试验结果表明,溢洪道泄流能力满足泄流要求,急流收缩段内泄洪流态明显改善,折冲水流产生的水翅消除,收缩段水深低于各段泄槽边墙高度,满足安全泄流要求。  相似文献   
106.
介绍了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07.
108.
针对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结合某工程实例,分别对路堤和桥台连接处、涵洞横向结构物连接处以及桥台软基三个沉降段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最后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工程施工质量合格,各项指标完全符合相应技术标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9.
金桐君 《航海》2012,(2):68-68,70-73
由中海石油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和上海打捞局签订的崖城13—4气田开发项目立管、脐带缆护管安装及海管交叉段预处理工程从2011年7月11日动员开始到2011年12月2日复原结束,前后历经3662个小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0.
通过调研和总结上海已建15座盾构隧道的设计资料,对现有隧道存在的病害进行了归类分析,提出了隧道病害的预防与治理措施;对明挖段的围护设计选型、结构工程规模和盾构隧道几何设计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明挖接线段围护结构选型及插入比的建议,明确了明挖结构的计算模型和计算参数;对已建盾构隧道的埋深、最小曲线半径、最小线间距、最大坡度等几何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出了工作井平面尺寸的确定方法和盾构进出洞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