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87篇 |
免费 | 83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782篇 |
综合类 | 898篇 |
水路运输 | 200篇 |
铁路运输 | 271篇 |
综合运输 | 1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58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59篇 |
2014年 | 142篇 |
2013年 | 117篇 |
2012年 | 125篇 |
2011年 | 135篇 |
2010年 | 179篇 |
2009年 | 168篇 |
2008年 | 180篇 |
2007年 | 174篇 |
2006年 | 145篇 |
2005年 | 94篇 |
2004年 | 87篇 |
2003年 | 89篇 |
2002年 | 89篇 |
2001年 | 72篇 |
2000年 | 64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993.
994.
对中国近19年发生的桥梁水毁事故进行回顾与分析。收集了2000—2019年中国151座桥梁水毁事故情况,首先阐述了中国5个典型桥梁水毁案例,之后分析了151座水毁桥梁的地理分布特征、桥龄分布特征、桥梁类型分布特征、时间分布特征。分析发现:桥梁水毁故障主要发生在南方,一共有122座桥梁水毁事故发生在南方,特别是四川省发生了65座。151座水毁桥梁的平均使用寿命为28.9年,绝大部分水毁桥梁的寿命集中在30~40年。97座梁桥发生水毁事故,占比64.24%。水毁事故主要发生在2009—2014年,与汶川地震的影响有关。水毁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超预期洪水、旧桥、过度采砂等,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为了减少桥梁水毁事故,在设计时应选择合适的桥型,注意超预期洪水,并且保护好河床。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998.
针对某多跨现浇连续梁的裂缝病害,尤其是腹板与梗斜连接处纵向开裂问题,从施工工艺、砼特性、桥梁耐久性等角度分析其裂缝成因,基于适用、耐久的维修原则提出砼表面缺陷采用聚合物砂浆修补、钢筋及预埋板外露采用聚合物砂浆修补、腹板纵向裂缝进行压力灌浆处理并在腹板内外侧对称粘贴加劲钢板、箱梁底板横向裂缝粘贴碳纤维布、节段接缝处开U形槽填充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999.
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为(142+490+1 176+490+142) m公铁两用双层桥面斜拉桥,下层桥面采用上游侧布置两线城际铁路、下游侧布置4车道一级公路的非对称布置,造成大桥横桥向恒载非对称。为研究该桥桥塔在横桥向非对称恒载下的横向偏位以及控制方法,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主桥桁架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对称恒载对桥塔的作用模式、桥塔横向偏位成因,研究增设体外预应力索和塔上锚点偏移2种桥塔横向偏位控制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上塔柱可简化成悬臂梁受力模式,桥塔横向偏位主要受空间斜拉索的横桥向分力和竖向分力控制,横桥向分力起主要控制作用;增设体外预应力索可有效控制桥塔的横向偏位,可操作性强;通过偏移锚点能够改善桥塔的横向偏位情况,但需要综合考虑主梁和桥塔的线形和内力,且可移动的距离受限,综合考虑该桥最终采用设置体外预应力索方案。 相似文献
1000.
依托西北高原干寒区某机场工程,针对自建成至今老道面发生大面积的沉陷、板缝错台、断板、碎板、板角剥落、接缝破坏、角隅断裂等病害,通过系统的调查和针对性的物探、坑探、钻探、试验工作,分析了道面病害的类型、分布及成因。结果表明:老道面病害是地基不均匀沉降、地表水入渗、冻融、湿陷、湿化及历史地震综合作用的结果;针对道面病害,提出新道面建设中宜采取拆除老道面,古沟道换填并强夯处理,古沟道置换搭接区及新、老道面搭接区加筋补强,道面影响区填方段垫层强夯处理,道基设置防冻层和隔断层的处置措施,并运用于设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