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87篇
公路运输   278篇
综合类   155篇
水路运输   29篇
铁路运输   118篇
综合运输   4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以蓉遵高速公路K338+850上行线危岩带为背景,介绍了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公路高陡危岩体调查评价方法。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获取带有坐标信息的高分辨率图像,基于SFM法合成三维高清实景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平面拟合提取坡面岩体结构特征,明确调查区7处危岩体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Rockfall软件对危岩体的运动路径及运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高陡危岩崩塌对公路的危险性,采用赤平投影和定量分析方法对危岩体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02.
针对不同节理状态的岩体受力复杂、力学损伤特性评估困难等问题,采用室内准确预设节理制备试件,模拟不同条件的力学损伤试验,并进行了应力-应变特性、弹性模量和破坏机理分析。结果表明:节理最不利倾角为45°,节理数量越多、贯通度越长、夹层厚度越大,岩体强度越低; 0°和90°倾角节理岩体主要是剪切破坏,其余为复合张-剪破坏,破坏过程存在应力积累和集中释放现象。  相似文献   
603.
孙洋 《中国水运》2009,(8):182-183
通过对岩体在卸荷前后的研究,分析了工程中边坡卸荷岩体破坏变形的影响因素,其中的关键因素包括岩体弱面结构构造和分布形式以及地下水赋存条件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卸荷岩体的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604.
文章针对福州魁岐2号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工程特点,以Ⅴ级围岩为研究对象,利用离散单元法对节理岩体中断层存在时初始围岩应力分布特征以及断层与隧道不同相对位置情况下围岩变形特征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当节理岩体中有断层存在时,初始围岩应力不再呈水平层状分布,而是出现一定程度的应力集中现象;围岩变形在断层附近区域显著增大,而距断层较远处基本不受影响;对于小净距隧道,当中间岩柱中存在断层时更不利于隧道和中间岩柱的整体稳定。  相似文献   
605.
主要就简单的工程案例分析了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塌方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06.
彭红心  刘靖  司铁汉 《中外公路》2007,27(2):102-105
以卸荷非线性岩体力学为基础,借助目前基于加载岩体力学理论所编制的计算软件,对福州鹤上隧道进行更符合围岩实际情况的三维有限元模拟,并利用现场的实测资料,分析验证文中提及的计算理论及其实现方法的合理性、可行性,从而为今后类似工程项目的模拟和施工提供更具指导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607.
为了研究充填节理对不同频率应力波透射性的影响,根据充填节理特性设计了不同厚度和强度的节理模型,并对不同频率应力波正入射岩体节理的问题开展模拟,研究应力波在不同强度和宽度的充填节理条件下的反射和透射规律。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强度和厚度的充填节理,随着应力波频率的增加,其透射系数均逐渐减小,充填节理起到过滤高频波的“滤波”作用;随着频率的增加,透射系数逐渐减小,衰减速率先快后慢,并逐渐趋于稳定,且充填节理强度越低、宽度越大,该现象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608.
围岩分级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结果处理复杂、围岩分级量化数值范围交叉及围岩分级精度较低等问题,为了对层状岩体地下洞室施工阶段的围岩进行精细化分级,基于HC分类法,重点考虑层状岩体的层厚与产状对围岩稳定的影响,通过有限元软件Midas GTS对25种由正交试验方法得到的代表性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位移计算结果进行了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层状岩体隧洞位移分布方向主要取决于结构面走向与洞轴线夹角α及结构面倾角β,而位移分布范围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岩层厚度h;对层状岩体隧洞稳定性影响的大小排序为,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c>结构面走向与洞轴线夹角α>张开度W>层状岩体层厚h>结构面倾角β,因此,层状岩体隧洞围岩分级时,应充分考虑结构面产状的影响;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c、结构面走向与洞轴线夹角α均与层状岩体隧洞的稳定性近似呈正比,张开度W则与层状岩体隧洞的稳定性近似呈反比;层状岩体层厚h=0.6 m时,层状岩体隧洞稳定性最差,结构面倾角β=60°时,层状岩体隧洞稳定最差。基于HC分类法提出了基于隧道相对变形的修正分级区间,并分别采用了模糊物元...  相似文献   
609.
顺向缓倾岩层临坡地基的破坏模式及极限承载力,与层面抗剪性能及产状与组合关系密切相关。迄今为止,众多学者基于临坡地基极限承载力的滑移线法对这一问题开展了研究,这些方法可以考虑层面特征与组合关系的影响,相比其他方法具有明显优势。然而这些研究大多都假设主动朗肯区底部与优势结构面直接相接,忽略普朗特尔过渡区的范围,这在一些情况下会出现计算结果偏大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基于滑移线严格解,考虑地基中客观存在的普朗特尔过渡区,采用应力间断面静力分析的力矩平衡法,建立了顺向缓倾岩层临坡地基极限承载力试算方法。采用该方法对不同倾角的顺向缓倾岩层破坏模式进行了分类:当岩层倾角小于最小临界值βmin,时,岩体发生“自锁”,为均质破坏模式;当岩层倾角大于最大临界值(βminmax)时,发生顺层滑动破坏;当岩层倾角位于区间βmax时,发生复合破坏模式。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洞庭溪沅水特大桥中。结果表明:忽略过渡区范围的双平面破坏模式在该工程中应用时,计算结果偏大;所提方法计算结果最小,符合潘家铮“极小值”原理,计算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610.
为了实现岩体结构面切向刚度和法向刚度的便捷化精准取值,准确分析结构面变形行为特征,以关山隧道闪长岩结构面为例,对结构面形貌信息进行数字化提取,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结构面试样,开展单轴压缩与各向异性直剪试验,提出了各向异性新形貌参数,建立了结构面切向刚度与法向刚度计算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新形貌参数综合考虑了结构面起伏体上坡段的爬坡角与爬坡高度,有利于反映结构面形貌的各向异性特征,并且同一方向上结构面剖面线的形貌参数服从对数正态概率分布;在物理模型力学试验的基础上,结合结构面形貌参数、结构面壁面强度和法向应力构建的结构面切向刚度计算新模型,不仅降低了计算参数的获取难度,还可以更好地体现结构面切向变形能力的各向异性;改进的双曲函数法向刚度计算模型考虑了结构面初始法向刚度和最大法向闭合量与结构面壁面强度之间的量化关系,避免了复杂的力学测试,简化了法向刚度的获取过程;通过与经典计算模型和力学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采用新模型计算的刚度更为接近试验值,其中切向刚度与试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09%~27.88%,法向刚度与试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25%~17.25%,表明结构面切向刚度和法向刚度计算新模型可以更准确和便捷地获取结构面变形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