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7篇
  免费   40篇
公路运输   684篇
综合类   531篇
水路运输   430篇
铁路运输   324篇
综合运输   5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872.
珠海港高桩码头先张法预应力构件预制场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珠海港两个2万吨级码头起步工程现场预制场的设计和施工,介绍了采用预制装配式的明压柱台座的设计思想和施工方法,具有一线多用、投资省、施工快等特点,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73.
本文既分析了目前科技资料中常用的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大小偏心的几种判别方法的准确性,又提出了独特的、实践证明可靠的计算方法,可供路桥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74.
耐碰撞车体吸能装置的薄壁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宇  肖守讷 《铁道车辆》2005,43(5):6-10
吸能装置是提高机车车体耐碰撞性能的关键部件。利用显式有限元模拟仿真了薄壁结构的横截面、壁厚和预变形等对其碰撞性能的影响,找出了薄壁结构的碰撞规律。对安装了由薄壁结构组成的吸能装置的某机车车体进行了碰撞仿真,结果表明该结构具有较好的吸能性能。  相似文献   
875.
刘小燕 《公路》1997,(5):10-15
在现行“公路桥涵设计规范:”规定的小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强度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矩形,Ⅰ字形,T形截面对称配筋设计的一种新方法,即图表法,该法不仅概念明确,计算简捷,精度较高,而且统一了矩形,I字形,T形截在的计算,只需用一套图表即可,适合于工程设计人员应用。  相似文献   
876.
877.
新型靠船构件的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外高桥新港口一期工程为确保二期和工程质量,将常规的靠船结构件改造为手枪型结构型式,节省了大量施工用料并提高工效2倍。  相似文献   
878.
《起重机设计规范》(GB3811-83)给出的局部稳定性许用应力计算公式是建立在板无缺陷的基础上的。事实上,港口起重机金属结构制造、运输、安装等环节总会产生安始挠度。因此,运用该规范进行局部稳定性计算,其结果与实际情况是有差异的。针对这一事实,本运用大挠度理论详细分析了受压板初始挠度对承载物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879.
为提高汽车吸能盒结构耐撞性,受毛竹微观结构启发,提出3种不同的仿生双菱形肋边多胞薄壁结构。建立仿生双菱形肋边多胞薄壁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仿真对比研究仿生双菱形肋边多胞薄壁结构与传统八边形多胞薄壁结构的耐撞性。分析双菱形肋边布置方式、内层壁厚等因素对新型薄壁结构吸能特性和变形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八边形多胞薄壁结构相比,仿生双菱形肋边多胞薄壁结构的吸能特性有了明显的提升;双菱形肋边布置方式和内外层壁厚对结构吸能特性均有一定影响;随着内层壁厚的增加,结构最大峰值力减小,但总能量吸收和比吸能减少,载荷平稳度降低。仿生双菱形肋边多胞薄壁结构能有效降低乘员在汽车正面碰撞中所受的伤害,可应用到新能源汽车吸能盒的设计开发中。  相似文献   
880.
为解决快速将业务逻辑固化和转换成可执行的代码、确保快速开发平台产出的代码高效的执行、保持相对的灵活性和扩展能力等问题,从该类平台的设计理念、功能组成、架构模型、应用技术等诸多方面,综合业内平台产品的具体实践,对平台应用的关键问题进行剖析,同时对商业化平台产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该类平台应用的特点。最后基于“构件+机制”运行期模型驱动的平台产品,结合实际应用项目实践,验证其较高的开发效率和构件可复用等特点优于传统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