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11篇
公路运输   96篇
综合类   66篇
水路运输   184篇
铁路运输   61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以直升机平台甲板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仿真方法,考虑弹性工况和塑性工况,分别采用动态冲击、轮胎准静态压载、刚体准静态压载和均布压载4种处理方式模拟轮压载荷,分析夹层板上面板、夹芯层和下面板的响应特点,讨论载荷处理方式对轮压压力分布和结构响应的影响规律,并初步探讨4种载荷处理方式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轮压载荷作用下,板架产生高应力、高变形的局部结构响应,采用动态冲击、轮胎准静态压载和均布载荷3种处理方式均能较好地反映夹层板响应,这3种载荷处理方式之间存在联系,轮压载荷可通过等效处理达到一定程度的简化。  相似文献   
412.
413.
郑和晖  李刚  刘修成 《公路》2023,(2):119-124
某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桥梁段采用全预制装配式结构,工程施工面临不良地质(深厚卵石夹层)、无法设置施工便道等难题。就此,首先开展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沉桩工艺比选,采用专用软件GRLWEAP进行可打性分析,论证了新型中掘振动法对卵石夹层地质条件下快速沉桩的适用性,并进行了打桩设备选型及施工控制要点分析。针对无便道施工难题,创新提出了全预制装配式桥梁桩柱梁一体化施工工艺,并给出集成打桩功能的新型一体化架桥机方案,该工艺可实现预制构件梁上运输、管桩施沉、盖梁及主梁安装等工序的“无落地施工”,简化了装配式梁桥的施工工艺并提升其工业化建造水平。现场应用表明,该方案适应性及经济性较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14.
内河架空直立式桩基数量多、受力条件复杂,为了实现对码头群桩的健康监测,确定不利诱因下桩基的易损伤位置,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广义结构刚度的重要性评价方法。首先计算在船舶荷载,岸坡滑动推力以及不均匀堆载作用下架空直立式码头不同桩基的重要性系数。用重要性系数对传统层次分析法进行优化,用优化后的层次分析法将3种不同工况下的重要性系数进行组合。最后用色块图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可以得出桩基重要性系数较大的桩基主要分布在第1、4两排,其中A1、E1的重要性系数均达到了0.06,说明1、4两排桩基是码头桩基中的薄弱桩基。研究结果丰富了码头健康监测研究内容,为传感器的优化布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15.
高填方路基基础薄弱区域的存在不利于其工后沉降控制。通常采用的事后试验检测不仅无法在事中及时发现薄弱区域反馈施工,且难以实现作业区全域检测。基于智能碾压技术的压路机车载压实监测指标能够表征一定影响深度范围内的基础承载能力,为填筑过程中实时、连续检测高填方基础薄弱区提供了可能。基于此,考虑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对碾压振动加速度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时存在的栅栏效应与频谱泄露现象,提出了基于四项三阶Nuttall窗的改进FFT计算压实监测值的方法;通过现场试验建立了压实监测值与高填方基础回弹模量的关系模型;给出了利用碾压过程中实时采集的压实监测指标进行全工作面快速基础薄弱区域识别的标准与方法。在土石混填高填方路基上的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改进FFT方法可抑制频谱泄露与栅栏效应,其计算的压实监测值与基础回弹模量具有强相关性,拟合系数R2为0.881 1;提出的薄弱区域快速识别方法能够以较小的误差有效识别薄弱区域。所提方法为高填方基础薄弱区的连续、无损、快速识别提供了有效途径,有助于控制高填方工后沉降,确保公路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