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1篇
公路运输   73篇
综合类   46篇
水路运输   11篇
铁路运输   58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除冰盐侵蚀破坏是受冻地区使用除冰盐环境中,混凝土最常出现的破坏形式。论述了混凝土受除冰盐侵蚀破坏的特征、破坏的物理及化学机理和混凝土盐冻破坏的主要控制因素。总结分析了掺引气剂和降低水灰比对混凝土的抗盐冻侵蚀性能的改善;不同的掺合料硅灰、粉煤灰、矿渣、石灰石对混凝土抗盐冻性能的影响;钢纤维与引气剂复合掺入混凝土是充分发挥了钢纤维与引气剂两者复合效应,增强了混凝土抗除冰盐的侵蚀能力,钢纤维与硅粉混合也是改善混凝土受冻剥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2.
微波加热技术在清除道路积冰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的冬季,道路积冰严重妨碍交通,并且现有设备不能有效地对其清除。针对这种状况,提出了应用微波加热技术清除道路积冰的设想,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实了冰不易吸收微波,而路面材料能够吸收大量微波。因此,微波能够透过冰层加热路面,使贴近路面的冰层融化,消除冰层与路面之间的结合力,以便很容易地利用除冰机械对其清除。在参考了现有的各种清冰除雪机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专门用于清除道路积冰的微波除冰机原理图。  相似文献   
43.
微波除冰效率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微波除冰效率,实现冬季道路快速微波除冰,对影响微波除冰效率的关键因素(微波频率和道路材料)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研究。通过对微波除冰效率的分析,提出了以冰层和路面结合处温度到达0℃所需的时间作为微波除冰效率的判定指标。建立了微波除冰模型,运用CST、Matlab和ANSYS仿真软件,得出了微波除冰效率与微波频率、不同介质损耗角正切的道路材料关系,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结论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2.45 GHz微波,5.8 GHz微波能够提高微波除冰效率4~6倍;相对于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铁磁性材料加铺层能够提高除冰效率3~5倍。  相似文献   
44.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极端天气的频发,冰冻灾害时有发生。在冰雪天气时候,道路总会比较滑,而且若不及时清除降雪会导致路面积雪,对车辆行驶的安全极为不利。如何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就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系统的总结了目前国内外主要存在的除雪方法,详细的分析了每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对除雪技术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为我国道路除雪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可以参考的地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道路融雪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5.
来自市国资委的信息显示,北京地铁1号线、2号线、5号线、10号线、13号线、八通线和机场线共计33组重点道岔加装的道岔融雪装置,日前通过预验收,并将在今年入冬前正常投入使用。地铁线路融雪系统采用电加热道岔融雪系统设备,主要安装在地铁线路道岔的转辙器部分。当发生降雪或温度变化时,系统由人工启动电  相似文献   
46.
基于能量桩的桥面工程主动式融雪除冰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桥面融雪除冰技术,具有环保、节能等技术优势。依托江阴市征存路观风桥市政桥梁工程,开展能量桩供热桥面板的换热效率与热-力响应特性现场试验。在桩基础和桥面板中分别预埋聚乙烯管作为换热管,通过水泵驱动换热管中的流体循环,提取浅层地温能供热桥面板;沿桩身深度方向和在桥面板中布设了温度-应变传感器,用于监测试验过程中相应位置的温度和应变。试验分析冬季工况下,一根20 m的能量桩供热20 m2的桥面板时,流体、桥面板、桩的温度变化以及桥面板和能量桩的热致应力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现场试验条件,环境温度为-4℃时,20 m能量桩供热20 m2桥面板可保证桥面板表面温度始终高于0℃,即平均每延米能量桩热泵系统可保障1 m2桥面板不冻结;温度的改变使得能量桩和桥面板中产生热致应力,桩身最大轴向热致应力出现在桩深10 m (50%桩长)处,约为-1.05 MPa,为混凝土抗拉强度(2.0 MPa)的52.2%,桩身最大轴向热致应力的温度响应约为0.205 MPa·℃-1;桥面板中最大热致应力为0.77 MPa,为混凝土抗压强度(26.8 MPa)的2.9%,热致应力的温度响应为0.086 MPa·℃-1;能量桩上部受到最大正摩阻力为21.1 kPa,下部受到最大负摩阻力为13.3 kPa;试验结束时桩顶热致位移为-0.239 mm,约0.03%桩径。  相似文献   
47.
掺石墨水泥基复合材料电磁波吸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泥净浆为基体、高纯石墨粉为电磁波吸收剂,制备了掺石墨水泥基复合材料。采用矩形波导法测试不同石墨掺量下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电磁参数,并基于传输与阻抗理论计算得到试验样品的反射损耗RL,另外又定义了损耗因子tanδ,最后根据广义匹配定律定义了M值。结果表明,15%石墨的水泥基复合材料低频段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且其在吸波层厚度为5 mm时,出现两个吸收峰,分别为RL=-34.9 d B和RL=-53.75 d B,反射损耗RL-10 d B的频带达到0.43 GHz(3.62~3.95 GHz),有效吸收频带较窄。此外,石墨粒径组成尺寸对掺石墨水泥基复合材料吸波能力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8.
从类型、掺量及分散均匀性三个方面分析了导电材料的掺入问题,介绍了常用的导电材料,其掺量应保证沥青混凝土具备导电性能,且不能过高,从原材料和搅拌过程严格控制导电材料在沥青混凝土中的分散均匀性。分析了两种导电结构形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取上下电极导电结构形式或左右电极导电结构形式。提出了在原有的电路结构中增加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预防积雪结冰措施,综合其他气象条件来提前开启电路,使得路面提前升温,即时融化降雪,保证交通行驶安全。  相似文献   
49.
为了解决矮寨特大桥的桥面融雪防冰问题,经过方案比选,提出了电发热沥青混凝土方案,并进行了试验研究.制作了导电沥青混凝土试块及20 cm×10 cm铜网格电极,分别测试了3种电压的发热升温情况,并采用自然降雪验证发热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试块表面各点发热不同,温度随着通电电压的升高而升高,试块在12、24、36 V电压下各...  相似文献   
50.
除冰盐对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丛培良  陈拴发  陈华鑫 《公路》2011,(6):180-184
研究了除冰盐种类、温度和浸泡时间等因素对AH-70沥青和SBS改性沥青两种混合料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除冰盐可以增加沥青混合料的拉伸破坏强度和常规劈裂强度,但混合料的断裂能降低;在冻融循环的条件下,除冰盐会明显降低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在60℃高温条件下,在除冰盐饱和溶液中浸泡的沥青混合料马歇尔残留稳定度会降低,其中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