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66篇
综合类   457篇
水路运输   39篇
铁路运输   55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501.
目的观察蜂斗菜素对骨髓瘤RPMI 8226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锥虫蓝拒染法检测蜂斗菜素对RPMI 822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TUNEL法检测蜂斗菜素诱导的RPMIS226细胞凋亡,Hoche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核的变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aspase-3、8、9蛋白表达和MEK/ERK、p38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蜂斗菜素作用24、48、72h后对骨髓瘤RPMI 8226细胞均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P均<0.01);蜂斗菜素呈时间和浓度依赖地诱导骨髓瘤RPMI 8226细胞凋亡(P<0.05,P<0.05),Caspase抑制剂预处理可明显抑制细胞凋亡;蜂斗菜素作用72h后,Caspase-3、8、9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P<0.01,P<0.05),ERK1/2及MEK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0.01,P<0.05),p38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上升(P<0.01)。结论蜂斗菜素能够抑制骨髓瘤RPMI 8226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3、8、9蛋白激活,ERK/MEK及p38MAPK蛋白磷酸化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02.
目的检测HBV preS1蛋白及ASGPR的亚细胞定位及在肝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为研究二者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方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HBV preS1蛋白及ASGPR在HepG2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情况以及二者是否存在共定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BV preS1蛋白和ASGPR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在HepG2细胞的胞膜、胞质及胞核中均可见明亮的绿色荧光,表明HBV preS1蛋白弥散分布于肝细胞的胞膜、胞质及胞核中;在胞膜上可见明亮的红色荧光,而胞质中的红色荧光较弱,表明ASGPR主要表达于肝细胞膜上,在肝细胞质中呈弱表达。提示在HepG2细胞的细胞膜上HBV preS1蛋白与ASGPR具有共定位。在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组织中,HBV preS1蛋白在肝细胞的胞膜、胞质及胞核中均有阳性表达;ASGPR不仅在肝细胞膜上有阳性表达,在胞质中的表达率也较高。此外,ASGPR在肝组织中的分布形式与HBV preS1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并且二者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776,P<0.000 1)。结论 ASGPR除介导HBV入侵外,可能还参与了病毒的分泌及胞内运输等其他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503.
较详地介绍了信阳地区近年来对107国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养护采取的几种技术措施,以及选用的材料、施工机械的来源及其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504.
目的 用β 淀粉样蛋白 (Aβ2 5- 35)诱导PC 1 2细胞凋亡以建立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嗜铬细胞瘤PC 1 2细胞 ,以不同浓度Aβ2 5 - 35诱导并于不同时间收获细胞 ,应用MTT法观察细胞活力 ,Fura 2 /AM荧光分析法检测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 ,Hoechst332 5 8及碘化丙啶复染分析细胞凋亡。结果 Aβ2 5- 35作用于PC 1 2细胞后 ,细胞活力逐渐下降 ,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同时细胞内Ca2 +浓度显著上升 ;不同浓度Aβ2 5 - 35作用后 ,PC 1 2细胞于不同时间出现凋亡的典型形态学特征 ,该时间比Ca2 +浓度上升约晚 6~ 1 2h。结论 Aβ2 5- 35诱导后PC 1 2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内Ca2 +浓度上升及细胞凋亡 ,可作为较理想的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505.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基因片段。方法以HCV全长cDNA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366bp的核心蛋白基因片段。将其插入连接载体pMD18-T vector中,酶切后再与表达载体pBV220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BV220/HCV-C。经鉴定后温度诱导表达,采用SDS-PAGE电泳及Western-blot检测核心蛋白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经温度诱导后获得目的基因的非融合表达,SDS-PAGE电泳显示在14000 u处有一表达条带;Western-blot结果显示其具有HCV抗原特异性。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基因成功表达,对临床诊断试剂和HCV基因疫苗的研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06.
目的探讨凝血栓蛋白2(TSP2)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改变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关系。方法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55例NSCLC癌组织和30例肺癌旁组织中TSP2的表达及MVD的改变。结果NSCLC癌组织中存在活跃的血管生成;MVD与NSCLC侵袭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55例癌组织中TSP2的阳性表达图像分析灰度值(149.10±2.94)明显高于30例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图像分析灰度值(145.70±4.74)(P<0.05);TSP2的阳性表达与NSCLC患者的病情进展和转移明显有关。相关分析表明TSP2表达与MVD成负相关(r=-0.876,P<0.01)。结论TSP2与NSCLC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TSP2和MVD是临床估计NSCLC病情进展和侵袭转移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07.
急性白血病hTERT mRNA和P16蛋白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和P16蛋白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及其在急性白血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TRAP和RT PCR法分别检测 4 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 (白血病组 )及 2 0例非白血病且骨髓正常者 (对照组 )的端粒酶活性与hTERTmRNA表达 ;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P16蛋白表达。结果 白血病组端粒酶活性和hTERT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 75 %和 80 % ,而对照组均为阴性。白血病组hTERT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r =0 .6 5 ,P <0 .0 1)。白血病组及对照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5 %和 95 % ,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白血病组P16蛋白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 (r =- 0 .81,P <0 .0 1)。结论 hTERTmR NA表达和 p16基因失活可能在急性白血病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急性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激活可能与hTERTmRNA表达及 p16基因失活有关。  相似文献   
508.
人ECK基因外显子3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人eck基因外显子 3(exon 3)的克隆与鉴定方法 ,研究其在ZR 75 1细胞系中的突变情况。方法 设计一对eck基因exon 3特异性引物 ,提取人正常皮肤组织和乳腺癌细胞系ZR 75 1基因组DNA ,并以此作为模板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扩增eck基因exon 3片段 ,克隆入中介载体pUCm T中构建重组质粒 ,转化JM10 9大肠杆菌 ,扩增后经酶切、PCR初步鉴定后 ,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①从正常皮肤组织上皮细胞、ZR 75 1细胞系基因组DNA中 ,经PCR扩增 ,获得了人eck基因exon 3片段 ;②建立了正常皮肤组织、ZR 75 1细胞系eck基因exon 3片段的克隆 ;③ZR 75 1细胞系中eck基因exon 3片段存在突变。结论 从人组织与细胞系基因组DNA中 ,成功地构建了人类eck基因exon 3的克隆 ,并证实eck基因exon 3在ZR 75 1乳腺癌细胞系中有突变 ,为进一步研究eck基因exon 3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09.
目的 探讨 p1 6和Rb基因产物在宫颈癌中的表达 ,及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 ) ,检测p1 6、Rb蛋白在 1 0例正常宫颈组织 ,1 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及 5 9例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结果  2 0 %CIN (2 /1 0 )和 2 8.8%宫颈鳞癌 (1 7/5 9)中 ,p1 6蛋白表达缺失。p1 6蛋白阴性表达与病人年龄负相关 ,而与肿瘤生长类型、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宫颈癌中Rb表达阳性率为 88.1 4% (5 2 /5 9) ,Rb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的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 6 6 .1 %的宫颈癌两种蛋白共表达阳性。结论 p1 6失活参与部分宫颈癌的发生。Rb可能主要通过功能性失活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宫颈癌中p1 6和Rb蛋白的表达之间不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10.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和层黏连蛋白(LN)在葡萄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74例葡萄胎中E-cad和LN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葡萄胎中E-cad的正常表达率为53.3%,LN的强表达率为80%。E-cad与葡萄胎的妊娠时间及病理分型无关;LN与葡萄胎的孕周有关,但与病理类型无关。结论E-cad及LN的异常表达与葡萄胎的发生有关,结合E-cad与LN有助于提高葡萄胎的诊断率,对E-cad与LN表达的监测有助于预测葡萄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