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2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47篇 |
综合类 | 194篇 |
水路运输 | 36篇 |
铁路运输 | 23篇 |
综合运输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51.
目的探讨大鼠在生理性衰老过程中胃肠运动功能脑-肠轴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健康SD大鼠按3月龄、9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分为4组,每组各6只。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大鼠脑-肠轴组织(全脑及胃体、空肠、回肠、结肠、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组织)中的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含量,并比较其在不同年龄组的变化规律。结果各年龄组大鼠脑-肠轴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含量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这种变化在成年后(9月龄、18月龄及24月龄)大鼠更为显著(P<0.05,P<0.01)。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脑-肠轴各部位的含量有一定差异,且其分布差异随着大鼠年龄增长无显著性改变。结论在大鼠生理性衰老过程中,脑、胃体、空肠、回肠、结肠、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随年龄增长而显著下降,推测老年人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体外条件下3-羟基丁酸(3-HB)对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孕14.5d大鼠胚胎大脑皮质NSCs,分别以不同质量浓度3-HB(0.1、0.05、0.02、0.01g/L)处理培养至第3代的NSCs,以未加药组作为对照。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NSCs的分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HB对NSCs的增殖、活力没有显著影响,但3-HB处理组NSCs分化为β-tubulinⅢ阳性细胞(神经元)的比例增加,而分化为GFAP阳性细胞(胶质细胞)的比例没有显著变化。结论 3-HB不影响NSCs的增殖,但可促进其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中等负荷运动对急性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单标记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癫痫大鼠在中等负荷运动后海马齿状回新生神经元的5-溴脱氧尿核苷(BrdU)表达情况;应用RT-PCR半定量分析癫痫大鼠在中等负荷运动后海马神经生长因子(neurotrophic growth factor,NGF)的表达情况。结果运动组癫痫大鼠海马齿状回BrdU的表达比未运动组癫痫大鼠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组癫痫大鼠海马NGF基因表达比未运动组癫痫大鼠也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海马NGF基因表达与齿状回BrdU的表达变化相一致。结论中等负荷的运动可减少急性癫痫大鼠海马新生神经元BrdU的表达,而NGF对急性癫痫大鼠神经发生可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运动对不同年龄大鼠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单标记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年龄大鼠在中等负荷运动后海马新生神经元的表达情况;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半定量分析不同年龄大鼠在中等负荷运动后海马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运动组幼年大鼠与青年大鼠海马齿状回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的表达均比相应年龄段未运动组大鼠增加,且运动组幼年大鼠比青年大鼠海马齿状回BrdU表达增加,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组大鼠海马BDNF基因表达上调,以幼年运动组上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海马BDNF基因表达与齿状回BrdU的表达规律基本一致。结论中等负荷的运动可增加海马新生神经元的表达,而年龄因素可影响运动对海马新生神经元的增殖效应;海马神经发生的快慢与年龄依赖的BDN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5.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16,(4):74-76
介绍了基于神经反应的导出核学习算法,以金连文汉字字库为例,将学习算法运用于手写体汉字识别,取得了较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rhBDNF)对正常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及Alzheimer病 (AD)模型海马神经元的作用。方法 预先加入rhBDNF并将 2 0 μmol·L-1的Aβ2 5~ 3 5作用于培养的海马神经元 ,进行形态学观察、胆碱酯酶 (ACHE)组织化学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MTT自动比色微量分析。结果 实验对照组海马神经元存活率降至 5 9.5 % ,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rhBDNF实验组海马神经元存活率达到 65 .7%~ 72 .6% ,各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且 5 0ng·mL-1为rhBDNF最适浓度。实验组胆碱能神经元数量增多 ,胞体直径及突起长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大 ,其 [Ca2 +]i 相对稳定。结论 rhBDNF对正常培养海马神经元有营养作用 ,能延长细胞生存时间 ;对AD模型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显著降低细胞死亡率 ,抑制了Aβ对神经元的毒性 ,有助于AD的防治 相似文献
57.
实验用神经内微记录和微刺激相结合的方法,对人体桡神经浅支支配的有毛皮肤所属机械感受性单位的特征和诱发感觉的性质进行了观察。在47个感觉单位中,SA单位占74.5%,其中SAⅠ61.7%,SAⅡ12.8%,RA单位占25.5%,没有发现毛囊单位和PC单位。SA单位的平均机械阈值高于RA单位,RA和SAⅠ单位的感受野明显小于SAⅡ单位。神经内微刺激诱发感觉的性质取决于所兴奋单位的类型,RA单位产生间断的跳动感,SAⅠ单位产生持续的压感;而SAⅡ单位在单独兴奋时不产生特定的感觉。结果提示:人体桡神经浅支支配的有毛皮肤机械感受性单位的特征与无毛皮肤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克隆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hBDNF)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 提取健康成人末梢血白细胞基因组DNA作为模板 ,应用PCR技术和T 载体克隆法克隆hBDNF基因 ,筛选阳性克隆、酶切鉴定 ,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DNA序列测定的结果与GenBank提供的已知序列 (M6 1 1 81 )比较 ,所克隆的hBDNF基因从起始密码子ATG到终止密码子TAG全长共744bp ,序列完全相同。结论 自人基因组DNA中克隆hBDNF基因 ,为进一步开展阿尔茨海默病 (AD)的基因治疗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 探讨槲皮素(quercetin, QU)在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抑制瘢痕形成的可能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SD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以右眼为实验眼.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术后予眼膏基质,QU治疗组分别予2.5、5、10、20g/kg QU眼膏.术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记录角膜混浊程度.于术后第4、7、14、21、28天处死动物,行组织学染色观察炎性细胞的浸润;Masson三色染色法观察角膜基质层胶原纤维的排列和增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角膜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和转化生长因子-βⅠ受体(TGF-βRⅠ)的表达.结果 术后QU治疗组的角膜组织病理改变及角膜混浊程度较对照组轻,10g/kg QU和20g/kg QU组抑制角膜瘢痕形成作用强于2.5g/kg QU和5g/kg QU组,且10g/kg QU和20g/kg QU 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HE染色和Masson染色均显示QU治疗组角膜基质层胶原纤维的密度较对照组低.碱烧伤后第7天TGF-β_1和TGF-βRⅠ的表达达高峰,之后逐渐减少,接近正常水平;10g/kg QU和20g/kg QU 组抑制TGF-β1和TGF-βRⅠ的表达作用强于2.5g/kg QU和5g/kg QU组,且10g/kg QU和20g/kg QU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QU眼膏具有一定程度减轻瘢痕化的作用,尤以10g/kg浓度最佳.QU可能通过抑制TGF-β_1和TGF-βRⅠ的表达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