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4篇
  免费   211篇
公路运输   1800篇
综合类   1451篇
水路运输   882篇
铁路运输   1067篇
综合运输   135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43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65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294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336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公路》2021,66(9):14-18
进入21世纪以后,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再次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特别是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十分迅猛,推动了桥梁工程跨江入海,甚至逐渐往深海发展。以往桥梁工程建设往往忽视环境的统筹协调发展,而当今桥梁工程建设中,对于环境保护已提高到与安全和质量等同的高度。如何在桥梁建设中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课题之一。以克罗地亚佩列沙茨跨海大桥建设为例,介绍了基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气泡幕在钢桩基础打设施工中的研究与应用,为今后类似建设条件下桥梁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2.
提高人类驾驶人的接受度是自动驾驶汽车未来的重要方向,而深度强化学习是其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为了解决人机混驾混合交通流下的换道决策问题,利用深度强化学习算法TD3(Twin Delayed 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实现自动驾驶汽车的自主换道行为。首先介绍基于马尔科夫决策过程的强化学习的理论框架,其次基于来自真实工况的NGSIM数据集中的驾驶数据,通过自动驾驶模拟器NGSIM-ENV搭建单向6车道、交通拥挤程度适中的仿真场景,非自动驾驶车辆按照数据集中驾驶人行车数据行驶。针对连续动作空间下的自动驾驶换道决策,采用改进的深度强化学习算法TD3构建换道模型控制自动驾驶汽车的换道驾驶行为。在所提出的TD3换道模型中,构建决策所需周围环境及自车信息的状态空间、包含受控汽车加速度和航向角的动作空间,同时综合考虑安全性、行车效率和舒适性等因素设计强化学习的奖励函数。最终在NGSIM-ENV仿真平台上,将基于TD3算法控制的自动驾驶汽车换道行为与人类驾驶人行车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基于TD3算法控制的车辆其平均行驶速度比人类驾驶人的平均行车速度高4.8%,在安全性以及舒适性上也有一定的提升;试验结果验证了训练完成后TD3换道模型的有效性,其能够在复杂交通环境下自主实现安全、舒适、流畅的换道行为。  相似文献   
63.
针对行人轨迹预测具有复杂、拥挤的场景和社会交互问题,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 LSTM)对行人与车辆、行人与其他行人的交互进行建模,提出一种基于人-车交互的行人轨迹预测模型(VP-LSTM)。该模型同时考虑了行人与行人的交互、行人与车辆的交互,更适用于复杂的交通场景。所构建的VP-LSTM包括3个输入,以行人的方向和速度作为历史轨迹序列输入,行人与行人的相对位置作为人-人交互信息输入,行人与车辆的相对位置作为人-车交互信息输入。该方法首先设计扇形人-人交互邻域和圆形人-车交互邻域来准确捕捉对被预测行人有相互作用的行人和车辆;其次建立3种不同的LSTM编码层来编码历史行人轨迹序列、人-人、人-车社交信息;然后定义人-人、人-车交互的防碰撞函数和方向注意力函数作为人-车、人-人社交信息的权重,进一步提高社会信息的精度;再将人-人、人-车交互信息输入到注意力模块中筛选出对行人影响大的社会信息;最后将筛选后的社会信息与行人历史轨迹序列一起输入到LSTM神经网络中进行行人轨迹预测,并在构建的DUT人-车交互数据集上验证提出的网络。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准确地预测出交通场景中,人-车交互行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运动轨迹,有效提高了预测精度,提高了智能驾驶决策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4.
智能化冲洗是解决电气化铁路绝缘子人工冲洗弊端的有效途径,而智能化冲洗的关键在于绝缘子识别、定位。通过对现有智能冲洗设备的分析,提出一种铁路绝缘子定位、跟踪方法,该方法基于传感器信息,采用启发式Q(λ)学习算法,可快速、准确找到绝缘子。首先建立铁路绝缘子水冲洗环境模型,接着为解决传统Q(λ)学习算法盲目学习导致收敛速度慢的问题,通过搜索支柱特征调整奖赏函数,设计启发式策略函数并融入Q(λ)学习中,提高算法的学习和收敛速度。最后分别对传统Q(λ)学习算法和启发式Q(λ)学习算法进行Matlab仿真实验,确定最佳参数设置,仿真结果表明启发式Q(λ)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5.
不同集成模式下区域控制器功能实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联锁兼容型和联锁升级型2种CBTC系统集成模式,分析和对比2种集成模式下区域控制器主要功能的实现,根据CBTC系统将向互联互通发展的趋势,得出联锁升级型模式下区域控制器功能的实现方式更适应CBTC系统发展方向的结论,以期为ZC研究、开发和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地铁隧道结构稳定与地铁运营安全及舒适性紧密相关,地铁运营阶段的变形监测是确保结构稳定的重要措施。为探究地铁隧道基准点布置复杂情况,如点位破坏、集中布点与基准点距离变化等因素对水平位移监测精度影响,依托南京地铁某保护区的地铁变形监测数据,试算并讨论基准点数量、位置分布等因素与设站点精度间的对应关系,得出基准点数量与仪器测角精度是影响设站点精度的重要因素,并根据定量分析结果,给出地铁水平位移监测在满足精度要求条件下更加优化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67.
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清分规则。在现有上海轨道交通K条最短路径的清分算法基础上,融合移动实时位置信令(OIDD)数据,对换乘行为中的主要换乘路径选择比例进行精细化设置,并对次要换乘路径的换乘比例算法作出补充。通过对乘客行为的分析和应用,实现了对现有上海轨道交通清分规则中换乘路径比例的精细化计算。  相似文献   
68.
基于南宁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隐患排查实际需求,以建立安全共同体为目标,通过隐患排查体系的建立、信息化系统架构研究,开展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平台搭建工作。研发成果成功应用于南宁轨道交通,提高了排查治理的效率和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水平,对于全国轨道交通运营隐患排查具有推广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9.
地铁移动闭塞系统信号机显示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信号采用移动闭塞系统后,地面信号机存在点灯与灭灯2种方案,2种方案各有优劣,通过分析对比,推荐采用灭灯方案。  相似文献   
70.
客运专线上跨既有铁路线的桥梁转体施工之后,于既有铁路线上进行中跨合龙段施工,安全风险大。详细介绍了哈大铁路客运专线上跨既有京哈铁路连续箱梁转体成功后,重112 kN移动支架的设计、加工、加载、滑移及中跨合龙段等关键施工工艺及安全保障措施,总结了移动支架的特点及施工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